“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那里?

网上有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那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那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哀其不幸” 是说对某人的不幸遭遇感到悲哀。 “怒其不争”是说对某人或者某种落魄境遇的不争气,不抗争而感到愤怒和遗憾。

分享几个例句,方便大家理解它的用法:

1、然而正当媒体曝光洋快餐食材问题时,消费者却以继续光顾来抚慰问题快餐店,这就无法不令人想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2、而在这黑暗的天空下人们却感到“安”,侧面反映了人民的麻木,而句末的感叹号体现了鲁迅对人民麻木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这么多“雷政富”前赴后继地中招,他们既是参与者又是受害者,我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语,常被人理解为是他对孔乙己的态度。其实不是,或曰不全是。这是鲁迅1907年写小说之前,在论文《摩罗诗力说》里评论英国诗人拜伦时所用之语。原文里的几句是这样说的:“(诗人)重独立而爱自由,苟奴隶立其前,必哀悲而疾视,哀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

这是鲁迅说拜伦对他的不觉悟的英国同胞的态度。是鲁迅对那些生活在黑暗腐朽的旧社会的不觉悟的,精神麻木的人们的一种既同情又愤恨的感情。同情他们的疾苦和不幸遭遇,愤怒他们的不觉悟以及逆来顺受,不懂得主动抗争的性格。这种愤恨中其实饱含了鲁迅对中国底层人民的热爱及关爱之情。

下面是关于《摩罗诗力说》的简单介绍:

《摩罗诗力说》是1907年鲁迅先生用文言文写成的一篇文论。当时正值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论战时期,鲁迅站在了革命派的一边,并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摩罗诗力说》由于是用文言文写的,故在语言文字方面比较复杂难懂,且篇幅又较长。鲁迅在他的杂文集《坟》的《题记》里曾经提到,他那时“喜欢做怪句子和写古字,这是受了当时《民报》的影响”。

所谓“摩罗诗力说”,译成汉语就是“论恶魔派诗歌的力量”。“摩罗”一词,是梵语音译。梵语,是印度欧罗巴语系中最古老的一支。“摩罗”也有译作“魔罗”,或简化为“魔”。

魔字,在先秦诸子及两汉以前的论著中,并无此字。魔字最早出现是在东魏武定六年,也就是公元548年。据《说文新附考》卷四载《正字通》引《译经论》中云:“魔,古从石作磨,梁武帝改从鬼。”《众经音义》卷二十一云:“魔,书无此字,译人义作,则不始自梁武。钮氏云后魏武定六年,造像颂云:‘群魔稽首’,时已有魔字。”可见“魔”字最早是出现在石刻造像上。

接下来分享一下《摩罗诗力说》代表的意义:

《摩罗诗力说》是鲁迅为当时我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应时而作的。它猛烈地批判了旧传统、旧文化,抨击了洋务派、维新派和复古派。《摩罗诗力说》是“五四”运动前,思想启蒙时期的重要巨作,是揭露批判封建意识形态的檄文,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倡导浪漫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文中的科学性、战斗性和抒情性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少段落读起来琅琅上口。从认识水平上,《摩罗诗力说》无疑是当时中国文化思想界最高的作品,这可以从晚清的有关报刊、文集以及其它相关资料中得到印证。

因此,要想了解鲁迅先生如何洋为中用,对旧传统、旧文化为代表的孔孟之道进行深刻批判,以及鲁迅先生为何要以介绍浪漫主义诗人及其诗歌流派来作为反封建的武器,倡导“恶魔诗人”“反抗诗人”“复仇诗人”和“爱国诗人”的精神,大胆提出冲破禁区、扫荡迷信,大力宣扬救国救民、解放中华民族的思想,就必须去读一读这篇《摩罗诗力说》。

关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那里?”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小筠]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644.html

(7)
小筠的头像小筠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小筠的头像
    小筠 2025年07月26日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小筠”

  • 小筠
    小筠 2025年07月26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那里?”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那里?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 小筠
    用户072602 2025年07月26日

    文章不错《“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出自那里?》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商报@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