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

网上有关“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祛除体内寒湿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予温暖刺激。艾灸能对经络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起到温经散寒除湿的效果,那么你知道祛寒湿最有效的十大穴位是哪些吗?艾理舒在这里为您整理好了呦!

大椎穴

?祛除寒湿,提一身之阳气

“大”,巨大;“椎”,椎骨。此穴在第7颈推棘突下,因其椎骨最大,故名大椎。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

功效:大椎穴解表清热,截疟止痫。刺激本穴可有效驱邪外出,从而达到有效缓解全身热病及外感之邪的目的。如头痛、呕吐、流鼻血、咳嗽、气喘、感冒、贫血及肩背疼痛等,尤其当肩部有严重的僵硬感时,按摩此穴可以明显缓解。另外,此穴对治疗湿疹、脱发,改善体质等也有不错的疗效。长期按摩可以改善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命门穴

?助元阳补虚损,让你冬天不怕冷

“命”,生命;“门”,门户。肾为生命之源,此穴在两肾俞之间,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

功效:命门穴温肾助阳,镇静止痉。本穴有增强体力、恢复元气的作用,当体质虚弱或精力衰退时,可刺激本穴。尤其与肾俞、三焦俞、关元合用时,可以迅速恢复虚弱的体力。此外,本穴还可以用于改善下肢酸麻疼痛、头痛、阳瘘、早泄、白带异常、小儿遗尿、神经衰弱、小便失禁,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坐骨神经痛、腰痛扭伤等。

气海穴

?温阳益气,培元补虚,治痛经

“气”,元气;“海”,海样。气海六为先天元气汇聚之处,可主一切气疾。

功效:气海穴补气益肾,湿精固本。主要用于调理和改善妇科及泌尿系统方面的疾病,如月经失调、经痛、不孕症、腹阀、腹胀、尿频、阳疲、早泄等。气海俗称丹田,也是男性精力的泉源,指压气海,能使男性精力旺盛,活力充沛。此外,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精神紧张、躁郁症也有一定的疗效。

孕妇慎用此穴。

关元穴

益气补阳,适用于一切寒证

“关”,关藏;“元”,元气。该穴在人身元阴元阳关藏之处,故名。

功效:关元穴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多用于调理和改善生殖及泌尿系统疾病。对于改善阳痿早泄、尿频、月经失调、痛经、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失眠等症状疗效显著。

?

神阙穴

温肾健脾,改善各种腹部症状

“神”,神气;“阙”,宫门,是古代天子居住地的统称。指神气通行之门户。古人认为胎儿赖此处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得到发育。心脏主血且藏元神,而该穴为元神之阙门,故名。

功效: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逆的功效。因穴位于腹之中部,下焦之枢纽,又邻近胃与大小肠,所以该穴能健脾胃、理肠止泻。经常刺激要穴可以起到缓解腹部疼痛的作用。当腹痛、腹泻时,可以用手掌轻轻按摩神阙穴,或者先以热毛巾覆盖,再予以按摩。

?丰隆穴

?除湿排痰,祛脂降压效果好

“丰”,丰满;“隆”,隆盛。该穴在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此处肌肉丰满而隆起,故名。

功效:丰隆穴健脾化痰,和胃降逆。经常按揉本穴,可以有效改善痰多、咽痛、气喘、咳嗽、胸闷、头晕、头痛、心烦、下肢疼痛、便秘等症状,对缓解胃部不适效果也不错。

? 百会穴

提升阳气,调血压祛头痛

“百”指数量众多,“会”指汇聚的意思。由于身体中许多经脉都汇集于此,因此称为“百会”穴。

功效:百会穴升阳固脱,醒脑开窍。百会穴的应用范围很大,能缓解和改善多种症状,对于精神所引起的身体不适也能加以缓解。另外,还可以使头脑清醒,具有提神作用,对眼睛疲劳、鼻塞、头痛、耳鸣、肩膀酸痛等有不错的疗效。

足三里穴

温胃经,治疗各种胃肠病

“足”,下肢;“三”,数词;“里”,古代有以里为寸之说,该穴在下肢,位于膝下3寸,故名。

功效:足三里穴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医认为,本穴位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聚集胃腑精气,可祛除下肢郁结之气,可缓解上、中、下三部的疾病。“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足三里对各种慢性疾病都有效,被誉为“无病长寿的健康穴”。足三里穴对消化道疾病、足膝腰部疾病都有效,可改善小腿酸痛、胃病、呕吐、缺乏食欲、腹胀腹泻、失眠、高血压、胸阀及胃病、糖尿病引起的体质虚弱,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衰老。此外,足三里对调理和缓解抑郁症、神经衰弱也有一定的作用。

涌泉穴

温肾通络,缓解四肢冰冷

“涌”,涌出;“泉”,水泉。本穴位于足底,是人体最底处,可视为“地”,肾经的脉气经由“地”里发出,犹如地底冒出涌泉,故名。

功效: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井穴,具有增强体力、改善体质的作用,还有益肾、清热开郁的功效,可改善身体疲倦、腰部酸胀、月经失调等病症,还可缓解反胃、呕吐、头痛、烦躁、心悸、失眠等症。艾灸涌泉穴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下肢发冷等问题。经常艾灸涌泉穴可增强人体正气,延缓衰老,改善虚寒症状及妇科疾病症状,还可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

阴陵泉穴

? 健脾除湿,消除各种水肿

“阴”,阴阳之阴;“陵”,山陵;“泉”,水泉。该穴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如山陵之水泉,故名。

功效:阴陵泉穴是足太阴牌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由此往里深入,故有健脾除湿、理气、通经活络的功效。阴陵泉可改善足部、腰部、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缓解小便困难、腹胀膝痛等症。此外,阴陵泉还可改善白带、月经失调等女性疾病,以及更年期综合征、阳痿、尿路感染、食欲缺乏、手脚冰冷等症。

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介绍完了,面对这么多重要穴位,传统艾灸法是需要精准的定位穴位的,可是这么复杂找不准确怎么办呢?艾理舒生物科技新艾灸法可没有这个烦恼啊!它无烟卫生,插电即用,区域覆盖,你想要的穴位,都在覆盖区域,三年陈艾加数十种名贵中药发力,寒湿不在,浑身自在!更多健康艾灸知识,关注“艾理舒艾灸课堂”。

常按揉三大穴位,可以祛湿排毒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那些所谓的现代病就会离我们远了,恶性肿瘤、慢性疾病也会失去温床。

可以说,人体的万病皆始于湿,所以除湿是保持五脏六腑高效运行、远离疾病的根本。

体内湿气重的表现

一般来说,体湿在每个人身上表现出的病症都不尽相同,一般归结如下:

口臭、食欲不振、肥胖、水肿、脸与头部爱出油、面部易生痘、大便稀黏不净、食后胃胀、大便稀黏、四肢冰凉等皆与体湿相关。

其实祛除湿气要从日常生活习惯中做起,除了平时要吃一些祛湿的食物,还可以用中医保健的方法来祛除,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祛湿。

按摩五大穴位祛湿

通过穴位按摩与艾灸来排湿既是中医祛湿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简单易学,在家就能自己动手祛湿。

身体五大祛湿穴位从头到脚依次为:百会穴、大椎穴、神阙穴、阴陵泉穴、涌泉穴。

1、百会穴

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间联线的交点处,大致在头顶正中央处。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状敲打或来回揉搓百会穴3-5分钟,最好有发热之感。此外还可以点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该穴若受湿气入侵,则容易导致头痛头胀,出现头晕,脑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该穴位能帮助理顺行气,消除积滞,还可健脑宁神。

2、大椎穴

位置:颈后正中,位于颈部和背部交接处突出的骨头即第七颈椎棘突的下缘。取穴时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头,双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双手大拇指同时用力来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发热。

功效:大椎穴受湿气入侵,易造成肩颈病症如肩膀颈椎酸痛不适等。刺激该穴位可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提高免疫力。

3、神阙穴

按摩方法:顺时针揉动腹部,也可点燃艾炷来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热水袋温敷;或使用艾盒,将其点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太烫。

功效: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脾胃不适、腹胀、大便粘腻,女性还容易引发妇科炎症如白带增多、经血不畅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为主,刺激神阙穴有助于健脾祛湿、强健身体。

4、涌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于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处来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早晚各一次,每次点揉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佳,两侧交替进行。也可用温热水泡脚后艾灸,双足穴位各灸15-20分钟。

功效:涌泉穴受湿气入侵,会导致膝关节痛、风湿及全身疲劳、浮肿。常按此穴有助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头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5、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穴为祛湿要穴,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由膝盖下方往膝盖方向摸索,在膝盖内侧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点按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处3-5分钟。

功效:若该穴位受湿气入侵,则会出现膝盖疼痛、两脚笨重、行走不畅之感。刺激该穴位可达到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的效果,帮助缓解腹胀、膝痛等不适之感。

拨罐除湿气哪几个穴位

我们对湿气可能并不是很了解,其实湿气的症状表现还是很明显的,湿气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如果我们不注意的话可能会给我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的。

长时间湿气重会给我们的身体、脏腑、经络带来病变。

夏季雨水多,温度和湿气上升,空气中的湿邪加重,湿邪入侵人体,由表入里。

我们的经脉受湿邪所影响,身体就会觉得颈部很累、肢体麻木、背部酸痛、关节疼痛,甚至出现皮肤的肿胀,这就是因为湿气侵犯导致经络不通、经气不畅引起的表现。

严重的会出现关节炎,游走性关节炎、痛风等,这些都跟湿邪有关,如果皮肤,经络被湿邪侵犯没有治愈,就会侵犯我们的五脏。

如果长时间湿邪没有得到缓解,那么第一个入侵的脏腑就是脾,因为脾主湿,湿邪会入侵脾胃,所以中医的说法是湿困脾土,脾土被入侵以后,胃口很差、不想吃饭、腹部胀满、大便稀溏,甚至恶心呕吐,这就是湿邪困住了脾胃,一般情况下,湿邪所致的病症比较多见,

我们经常按揉三大穴位,可以祛湿排毒。

1、委中穴

祛湿气重要的穴位——委中穴,此穴位和膀胱经相通,是最大的排毒祛湿通道,也是人体一个重要的排污口。

2、承山穴

承山穴是人体中祛湿排毒的一个关键穴位。经常对承山穴进行按摩,可以很好地疏通膀胱经的作用,起到激发阳气升起,排出体内的湿气。

3、曲池穴

祛湿效果极好的穴位——曲池穴,。曲池穴是大肠经的原穴,湿浊都汇集在此处。因此,早上对曲池穴进行按摩便能将湿气转化成阳气,促进其排出体外。

所以,对于体内有湿气的人,早上千万别忘了按一按。

我们也可以食用一些利水、化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豆、冬瓜等等。

再者就是中药祛湿,可以通过健脾除湿的中药来除湿,这是非常好的办法。不仅可以达到除湿的目的,还会改善人体脾虚的一些表现,从根本上缓解人体湿气重的情况。

大家对除湿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可以来问我,我帮你辩证分析。

1、涌泉穴

涌泉穴位于脚心,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肾脏为主水之脏器,生的生理功能异常则容易引起身体水液代谢出现障碍,故而在涌泉穴拔火罐可以使气血通畅,肾气旺盛,能疏通肾经,祛除体内的湿毒浊气。

2、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之一,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通过拔火罐刺激本穴,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胃肠蠕动和内分泌功能都有良性的促进作用。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恢复,对消除体内湿气非常重要,故而,湿气中的人可选择此处进行拔火罐除湿。

扩展资料: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拔火罐

关于“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巧阳]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437.html

(9)
巧阳的头像巧阳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巧阳的头像
    巧阳 2025年07月25日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巧阳”

  • 巧阳
    巧阳 2025年07月25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祛除体...

  • 巧阳
    用户072505 2025年07月25日

    文章不错《祛寒湿最宜灸的十大穴位》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商报@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