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同于物质而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的本质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意识现象.
(2)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马克思说过:“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意识就其反映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反映的对象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2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1)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由感性认识能动地上升到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的能动性在于它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在自然界打下人类“意志的印记”.
3 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1)意识能动性
意识能动性是人所特有的自觉能动性,其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即意识在反映世界时是一个能动的过程,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选择性、主观创造性,具有揭示本质和对生理起控制调节的作用.二是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形成人化自然.唯心主义否认物质决定意识,夸大意识能动作用,机械唯物主义则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2)意识能动性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趋势.
a,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派生的、第二性的.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才能获得成功.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更好地认识、利用客观规律,因为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变化的,发展的,不发挥人的能动性是无法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性的.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要尊重客观规律,就会陷入唯心主义,犯左的错误;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拜倒在规律面前,听天由命,就会犯右的错误.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从起源来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劳动创造的。
一般认为,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主观反映,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意识是人脑对刺激的反应。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现代神经科学认为人脑的物理系统是由独立的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只能和关联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并且行为是确定的。这种理论本质上仍是基于牛顿的经典世界观来研究大脑的功能与意识的本质。
扩展资料:
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在大脑神经层次上无法真正了解意识。真正要研究意识,要在神经系统更微观的领域,特别是在量子的层次上进行研究。
微观领域是量子力学描述的世界,而量子力学本身又遇到了意识的难题。因此,物理学和生物学在意识这个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的研究对象。
本文来自作者[言龙云]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364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言龙云”
本文概览:1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同于物质而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文章不错《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和意识的能动性以及物》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