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节日科普·花朝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节日科普·花朝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节日科普·花朝节武则天竟然是花痴?!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花吗?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就连女皇武则天都十分痴迷于花朵。可你知道吗?咱们中国有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就与“花”有关,一起来看看吧!
花朝节
俗称“花神节"、"挑菜节",纪念百花生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节日时间因地而异,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举行。2023年的花朝节是3月3日。
花朝节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中国古代的农耕、鱼猎全靠人力完成,所以在古代,人们是希望子孙繁衍,人口众多的,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花朝节的历史
花朝节可追溯至远古时代迎春神、祭春神的习俗。
春秋时期的《陶朱公书》有记:“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晋人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一书:“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花朝节在全国盛行始于武则天执政时期。
女皇非常爱花,嗜花成癖,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这一天,她总要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蒸制成花糕,用来赏赐群臣。
花朝节就从官府到民间流行起来,到了明、清时期,花朝节仍为文人雅士们时常提及。
花朝节的习俗
祭花神:人们在花朝节聚集于花神庙,设贡品,就此形成庙会。
有的地方会由名伶扮演十二花神故事,演戏娱神。夜间人们手持各种各样的花灯巡游。
游春扑蝶:文人雅士会邀请三五知己一起游春,饮酒作乐、互相唱和,宋时还流行扑蝶会,颇有趣味。
踏青赏红:花朝节在民间被称为姑娘会,女孩借此相聚玩耍,结交朋友。未出阁的女子则会赏红拜花神,吃花糕,行花令。
宁波习俗:少女在这天用百花娘子布缝作小孩人偶,祈望像百花娘子一样美貌聪明,会绣百花。妇女则停止刺绣和针线活,烧香点烛膜拜供在桌上的绣花绷子。
花朝节的古诗词
《花朝燃灯》宋·易士达
唤起园丁葺小园,喜逢社友访林泉。
莺花世界春方半,灯火楼台月正圆。
闲不待偷皆乐地,趣随所得到吟边。
丁宁莫刬庭前翠,留与游人伴醉眠。
《次韵野水花朝之集》南宋·朱继芳
睡起名园百舌娇,一年春事说今朝。
秋千庭院红三径,舴艋池塘绿半腰。
苔色染青吟屐蜡,花风吹暖弊裘貂。
主人自欠西湖债,管领风光是客邀。
超冷门古代节日——花朝节
民间将百花的生日称为“花朝节”,也叫做“花神节”。古人将花朝与中秋相对,以农历的二月十五为花朝节。不过,由于全国各地的花期节点都不大一样,花朝节的日期也不大相同,有的地方在二月初二,有的地方则是在二月十二、二月二十。
节日起源
关于花朝节的由来,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清代的《月令粹编》中提到:《陶朱公书》云:“二月二十日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陶朱公是春秋时期的人物,因此许多人认为这部书应当成书于春秋时期,是最早关于花朝的记载。但这本书其实是由明末的无名氏整理而成,无法认定是陶朱公范蠡所作,也有可能是伪托。而宋代《事林广记》中则引用了晋朝周处的《风土记》。说: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
以此认为花朝节起源于魏晋。但是《风土记》一书也有争议,有学者认为是宋朝人所作,也是伪托。
此后,历代的诗词中多出现“花朝”一词,来泛指大好春光。
南朝梁元帝有
“花朝月夜动春心,谁忍相思不相见。"
唐代的白居易有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虽然花朝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花朝节最晚在晚唐时期成型,并一直延续到清代。
节日礼俗
唐代之前的花朝,多是贵族和文人墨客郊游踏青、吟诗作赋。到了宋代以后,花朝节开始逐渐对民间百姓产生影响,也传承了并衍生了许多节日习俗,其中有些习俗还是从人日和中和节吸收而来。
游春扑蝶
不同时代的花朝节都有举行郊游踏春的习惯,无论是百姓还是高士,都会在这天去郊外爬山、赏花、骑马、泛舟。宋朝的时候,花朝节还流行“扑蝶会”,是民间非常有趣的舞蹈游艺活动。
种树挑菜
人们认为花朝时分栽种有利于作物成活,因此在这天有种花种树的习惯。
“挑菜”则是摘野菜,花朝前后正是芥菜、白蒿最鲜嫩的时候,营养丰富还能强身祛病,深受人们喜爱。
祝神集会
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花神的诞辰,自然也少不了祭祀花神的活动。古代对于花神的说法多种多样,不只有一位也不限于女性。女夷是最早的花神,此后还有魏夫人、花姑也都被称为花神,到了明清民间还有“十二花神”的说法每个月有一种主花,并配有一位花神。
各地也会兴建花神庙,举办花神庙会来纪念花神。尤其是花农,要上香膜拜,祈求鲜花的收成。
簪花赏红
簪花在唐代的宫廷里就已十分盛行,材料多以牡丹为主。后来,民间的女子会选用普通花草或是裁剪彩色的布戴在鬓角处,以应花朝节的氛围。
赏红则是效仿民间护花幡的故事,剪出五色彩绘,粘在花枝上。
占卜收成
古代多认为花朝节的天气与一年的收成相关,也会以晴雨来预测今年的收成。还衍生出了许多谚语
如,"雷打百花心,百样无收成。"
“有利无利,但看二月十二。"
花朝集市
人们在花朝节集中外出,也催生出了热闹的集市,尤其是花市。除了买买买,还有蹴鞠、秋千、斗草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
其他节俗
除了上面的这些习俗。花朝节还会有宴饮,赋诗等其他活动,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富有特殊意义以及很有当地特色的活动。如、劝农、灯会、看百花戏、祭祖、种痘等活动。
被遗忘的花朝
明清两代,是花朝节发展的极盛时期,花神庙香火旺盛,花神的形象也十分深入人心。在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有众多花神出场,冯梦龙的《醒世恒言》、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也能见到花神的身影。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为表现林黛玉百花仙子的特质,将她的生日就定在花朝节这天。
但或许是因为花朝节的时间难以统一,也或许是没能形成固定的节日习俗,也没有特殊的寓意。晚清以后,受西方文化以及近代旅游业兴起的影响,花朝节渐渐衰落。虽然民间还有影响,但是早已不复古时的盛况。1925年的农历二月十三日,上海书局发行的《红玫瑰》杂志专门开设了“百花生日号”专刊以纪念尘封进历史的花朝节。
关于“【节日科普·花朝节】”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兴修mm丶]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328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兴修mm丶”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节日科普·花朝节】”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节日科普·花朝节】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节日科普·...
文章不错《【节日科普·花朝节】》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