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文言文

1.

张居正《与王继津论君臣之义》原文唐虞之世,九官十二牧,师师济济,各效其能,岂必人为禹稷,位皆百揆,而后惬于心哉?诚欣于时世之遇也。

方今尧舜在上,属任忠贤,仆躬履贯鱼之行,寤寐孜孜,用天下贤者,效之于上。士生于今,义无所逃,以其时则可矣。

公乃独傲然远引,慨慕巢由,嘲哂禹契,欲自越乎不可逃之分,而背乎不易得之时,此愚蒙之所未譬也。虽然,人各有志,何可相强?聊为道其区区如此,惟高明裁之。

译文唐尧和虞舜的时代,(天下)设有九个中央大官十二个州的官员,人才济济,(大家)各自(为国家)效力,岂能人人一定都称为大禹、后稷,职位都在宰相,而后才能心里痛快呢?实在是为遇上这样美好的时代而高兴啊。如今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在上,任用忠心贤明之人,我亲身履行向皇帝推荐贤才的职责,日夜勤勉,任命天下的贤才,为皇上效力。

士人生在当今的时代,在道义上无所逃避,根据时势来做就可以了。您却高傲地远游,慨叹仰慕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嘲笑夏禹和契那样的贤才,自己想逃过不可逃避的本分,而背弃不易遇到的美好时代,这是愚昧不明的心还没有通明啊。

虽然这样,但是人各有志,怎么能够勉强您呢?暂且为您说一说我如此的心意,只希望高明的人来裁断是非吧。注释1、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 虞之际,于斯为盛。”

《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时代以前。”

2、九官:古传舜设置的九个大臣。《汉书·刘向传》:“臣闻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

颜师古注:“《尚书》:禹作司空,弃后稷,契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益朕虞,伯夷秩宗,夔典乐,龙纳言,凡九官也。”唐杜牧《上李太尉论 *** 书》:“虽九官事舜,十人佐周,校于太尉,未可为比。”

后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员。《南齐书·乐志》:“六典联事,九官列序。”

宋叶适《纪纲一》:“自尧舜已来,外有岳牧,内有九官,一以制度,颁以文告。”3、十二牧:传说中舜时十二州的长官。

《书·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蔡沉集传:“十二牧,十二州之牧也。”明唐顺之《廷试策》:“虽哲如尧舜,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清侯方域《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恺之贤,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后泛指古代地方长官。

清魏源《〈圣武记〉叙》:“尝观周、汉、唐、宋、金、元、明之中叶矣……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4、师师:众多貌。

宋苏轼《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欲识太平全盛事,师师鵷鹭满云台。”章炳麟《肃政箴》:“师师群吏,布在九共。”

5、济济: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毛传:“济济,众多也。”唐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李劼人《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6、百揆(kuí):总理国政之官。《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蔡沉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唐虞有之,犹周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虞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明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帝舜起匹夫,摄百揆。

及为天子,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迩言。”7、惬心:快心,满意。

《后汉书·杨彪传》:“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唐元结《游潓泉云泉上学者》诗:“惬心则自适,喜尚人或殊。”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常有一词作成,自己亦既惬心,似乎不必再改。”8、属任:委任,任用。

《史记·萧相国世家》:“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靡,然不能属任贤将,特匹夫之勇耳。”

宋苏辙《论张颉不可用札子》:“臣屡以为言,而朝廷属任义问之意不衰。”清徐乾学《通议大夫纳兰君墓志铭》:“于此亦足以知上所以属任之者非一日矣。”

9、仆:用于自称的谦词,我。10、躬履:亲身履行。

《孔丛子·嘉言》:“(仲尼)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汉书·宣帝纪》:“孝武皇帝躬履仁义。”

《北史·裴侠传》:“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11、贯鱼:《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王弼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骈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注:“贯,穿也。

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

《后汉书·文苑传上·。

2. 禹庙文言文翻译

禹庙赋——陆游 世传禹治水,得玄女之符①。

予从乡人以暮春祭禹庙,徘徊于庭,思禹之功,而叹世之妄②,稽首作赋。其辞曰:呜呼!在昔鸿水之危害也,浮乾端,浸坤轴。

裂水石,卷草木。方洋徐行,弥漫平陆。

浩浩荡荡,奔放洄伏。生者寄丘阜,死者葬鱼腹。

蛇龙骄横,鬼神哭器③。其来也组练百万、铁壁千仞。

日月无色,山岳俱震。大堤坚防,攻龁立尽④。

方舟利揖,辟易莫进。势极而折,千里一瞬。

莽乎苍苍,继以饥馑。于是舜谋于庭,尧咨于朝。

窘羲和,忧皋陶。伯夷莫施于典礼,后夔何假乎箫韶⑤。

禹于是时,惶然孤臣。耳目手足,亦均乎人。

张天维于已绝⑥,极救命于将湮。九土以奠,百谷以陈。

阡陌鳞鳞,原隰畇畇⑦。仰事俯育,熙熙终身。

凡人之类至于今不泯者,禹之勤也。孟子曰: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

天以水之横流,浩莫之止,而听其自行,则冒汝之害,不可治已。于传有之,禹手胼而足胝,宫卑而食菲,娶涂山而遂去肾,不暇视其呱泣之子,则其勤劳亦至矣。

然则孟子谓之行其所无事,何也?曰:世以己治水,而禹以水治水也。以己治水者,己与水交战,决东而西溢,堤南而北圮。

治于此而彼败,纷万绪之俱起。则沟浍可以杀人,涛澜作于平地。

此鲧所以殛死也。以水治水者,内不见己,外不见水,惟理之视。

避期怒,导其驶,引之为江为河为济为淮,汇之为潭为渊为沼为沚。盖于性之所安,而行乎势之不得已。

方其怀山襄陵,驾空滔天,而吾以见其有安行地中之理矣。虽然,岂惟水哉。

禹之服三苗,盖有得乎此矣。使禹有胜苗之心,则苗亦悖然有不服之意。

流血漂杵,方自此始,其能格之干羽之间,谈笑之际耶?夫人之喜怒忧乐,始生而具。治水而不忧,伐苗而不怒,此禹之所以为禹也。

禹不可得而见之矣,惟淡然忘我,超然为物者,其殆庶乎⑧。注释 ①玄女:古代传说中的女神,亦称九天玄女,授禹以治水之符。

? ②妄:乱,无序。? ③器:指具体事物或名物制度,与“道”是一对哲学范畴。

《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 ④龁(hé核):咬。

? ⑤羲和,皋陶,伯夷,后夔(kuī葵),都是尧舜时期辅佐大臣。? ⑥天维:上天赖以固定的绳索。

? ⑦隰(xí席):新开垦的田地。畇畇(yún云):平坦整齐貌。

? ⑧殆(dài怠):大概。庶:几乎,差不多。

本文来自作者[语雪]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3147.html

(9)
语雪的头像语雪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语雪的头像
    语雪 2025年08月19日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语雪”

  • 语雪
    语雪 2025年08月19日

    本文概览:1. 张居正《与王继津论君臣之义》原文唐虞之世,九官十二牧,师师济济,各效其能,岂必人为禹稷,位皆百揆,而后惬于心哉?诚欣于时世之遇也。 方今尧舜在上,属任忠贤,仆躬履...

  • 语雪
    用户081909 2025年08月19日

    文章不错《尧舜文言文》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商报@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