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是我国历史上十分伟大的诗人,其人才华横溢,忧国忧民,他常用自己的诗词来描写当时心中的悲哀与时代的变迁,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为何他本人的风评却不好呢?大概是因为其时运不济又恃才傲物,所以经常入不敷出,而需同窗好友的接济而来。
一、时运不济造成乞丐式生活在杜甫年轻的时候,并不求上进,直到三十五岁的时候才开始谋求仕途,但是却相传因奸相惧怕杜甫的才能而被奸相所害未能成功及第,与此同时,杜甫的司马父亲也因病去世,从此杜甫再无经济来源,不得不开始了在朋友间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
二、性格上偏傲暴躁杜甫性格上很是狂傲,但是却没有其祖父一样的进士之身,在投靠严武的时候,曾因言辞不当而得罪了当时的封疆大吏严武,后严武虽然被劝未杀掉杜甫,但是也终端了对杜甫的接济,从而导致杜甫的生活更加的艰难。
三、过于自视清高杜甫在四十四岁的时候,朝廷招其为一县县令,但是因为当时的任县太过偏远而清苦,所以被杜甫拒绝了,后因有人从中为杜甫周旋而调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但是没多久就被降职,而杜甫就嫌弃降职后的官职太小而弃官不做。又一心想当官,而不愿开馆授课,接受束脩,所以杜甫的一生可以说其穷困潦倒大部分原因都在其自身。
杜甫的一生可谓是穷困的,也可以说是悲惨的,正因为生活中所遭遇的这些经历,而造就了杜甫流传百世的诗集,更是被后人称为诗圣,但其风评却因为其自身的经历和性格的偏傲反而不并不好,也只能说,杜甫的性格造成了他生活的潦倒,却也成就了一个流芳百世的诗圣!
严武和杜甫是好朋友,为什么他却想杀杜甫?
严武要杀杜甫是因为杜甫对严武说“严挺之怎么有这样的儿子”让严武对杜甫怀恨在心。
杜甫与严武的父亲严挺之是好朋友,可以说杜甫与严武是世交了。杜甫因为与严武是世交,所以见到严武的时候就很随便,说话也没有顾忌。有一次杜甫喝醉了,瞪着眼睛对严武说“严挺之怎么有这样的儿子”,严武对杜甫就开始怀恨在心。
有一天,严武就要杀掉杜甫,严武的侍从们急忙跑去通知了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听说之后,立即跑了过来,将杜甫救下。
严武对杜甫不薄
严武对杜甫一向不薄,多次施舍钱粮,帮助介绍工作,《旧唐书·杜甫列传》云:“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两人不仅是世交,而且曾经同朝为官。
严武镇蜀时,两人更是酬唱不断。严武还亲访杜甫草堂。严武第二次离开四川的时候,杜甫也准备出峡,远赴荆楚,后来听闻严武要再次镇蜀,遂欣喜不已地留下来,等候知己的到来。
根据《新唐书.杜甫传》里的记载:?严武把杜甫当作家中的老友,杜甫去探望严武时很是随意,甚至没有戴头巾。杜甫曾经喝得醉醺醺的,爬到严武床上,瞪大眼睛看着严武说:严挺之怎么会有这么个儿子!?严武心里充满了怨恨。他要杀杜甫,把帽子挂在门帘上,拿下来再挂上,这样反复三次,还没有下定决心。随从见状后,赶紧把情况告诉了老母亲,老母亲赶紧跑来劝阻,严武才没下手。
严武在八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变得懂事了,他很奇怪为什么爸爸不经常来看妈妈,于是问妈妈,妈妈告诉了他原因。严武生性豪爽,知道父亲是因为英氏才冷落母亲,便气愤地提着铁锤来到英氏卧室,砸开了英氏的脑袋。
严武喜欢读书,但并不深入研究其中的义理,只是略知一二。在安史之乱中,他陪着唐玄宗逃到蜀地,后来又追随唐肃宗。此后,严武的仕途几经漂泊,久而久之,升任东川节度使。很快,朝廷将剑南、东川、西川合二为一,任命严武为成都尹、剑南节度使。随后,严武被调回京城担任宰相,再一次担任剑南节度使。
严武在镇守蜀地的时候,为人放纵,生活奢靡,偶尔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让他开心了,便赏赐人家一百万。蜀地号天府之国,物产丰富,但严武征赋严重,民不聊生。严武为人残忍、傲慢,多次犯法。梓州刺史章彝曾是严武的判官,由于一场小纠纷,严武擅自将他杀了。他曾任宰相,曾举荐严武,后获罪被贬,严武也因与房琯有关被贬为巴州刺史。后来房琯为巡内刺史,严武对他非常粗鲁。但严武对杜甫非常友好。严武二次主掌蜀地军政期间,对蜀地寓居杜甫多有帮助。严武曾举荐杜甫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担任自己的参谋,故后人又称杜工部。
本文来自作者[慕秋]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300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慕秋”
本文概览:杜甫是我国历史上十分伟大的诗人,其人才华横溢,忧国忧民,他常用自己的诗词来描写当时心中的悲哀与时代的变迁,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为何他本人的风评却不好呢?大概是因为其时运不济又...
文章不错《严武后来为什么不接济杜甫了》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