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手下有谁

蜀国将领

01.刘备(主公)

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后裔。他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曾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并“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先后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二一一年正式称帝。在为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东吴,大败而回,死于白帝城。享年六十三岁。

02.刘禅(主公)

刘禅字公嗣。乳名“阿斗”。蜀汉后主。刘备的长子。甘夫人所生。他利令智昏“亲小人,远贤臣”是蜀汉灭亡的祸根。同时,他力求自保降魏后“乐不思蜀”,是后人不齿的亡国之君。

03.刘封(武将)

刘备的义子。本姓窦氏。因关羽败走麦城未救援,被刘备问罪处斩。

04.刘永(皇子)

刘永字公寿。刘备的次子。吴夫人所生。蜀汉鲁王。

05.刘理(皇子)

刘理字奉孝。刘备的三子。吴夫人所生。蜀汉梁王。

06.诸葛亮(文官)

诸葛亮字孔明。道号“卧龙”。南阳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任丞相,封军师是蜀汉智比管仲、乐毅的重臣,他曾受刘备“三顾”之恩,万勉一出。定“隆中策”治大业。他烧博望、烧新野、烧赤壁有着神鬼莫测的军略;他借羽箭、借军粮、借东风又有神机妙算的奇略;他激黄忠、激仲达、激周瑜亦有神谋果敢的战略;他收魏延、收马超、收姜维还有神乎其技的谋略;他纵天火、纵孟获、纵曹操更有神伟惊天的远略。终其一生,他才智过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运筹帷幄的蜀之栋梁。

07.庞统(文官) 

庞统字士元。道号“凤雏”。襄阳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有勇有谋,只身进曹营献“铁索连船”之计,是赤壁之战的逆转战局的关键人物。投靠刘备后,被封副军师,是蜀汉的重臣,为刘备攻取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身中埋伏,于“落凤坡”陨星。

08.姜维(文武双全)

姜维字伯约。天水人。他原是曹魏中郎将,后被诸葛亮说降,最终成为继承诸葛亮衣钵蜀汉第一谋士。他幼年怀才,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又善武功是深明大义的大英雄、大智者。诸葛亮陨星后,他连年与曹魏征战,完成了“九伐中原”的创举,发扬了“汉贼不两立,王座不偏安!”的忠义精神。是一代自强不息的国之栋梁。

09.关羽(武将)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义弟。他“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降汉不降曹”,“过五关、斩六将”,“义释曹操”“刮骨疗毒”“水淹七军”“千秋忠义”,但“大意失荆州”,死于敌将之手。

10.张飞(武将)

张飞字翼德。涿郡涿县人。他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是性如烈火、义重如山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在长坂桥头一声断喝,吓退曹军百万之众。他“一夫当关,万夫莫敌”是“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般的当世猛将。

11.赵云(武将)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他威风凛凛,技冠群雄,枪法如神,入百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人称“白马将军”,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长坂坡一役,他怀抱“阿斗”连斩敌将十员,在战场之间杀了七进七出救主而归。蜀吴反目,孙夫人携“阿斗”而逃,赵云弃马执枪,跳上渔船,夺主而回。赵云暮年时,仍能力斩五将。天荡山一战,赵子龙以寡胜众,刘备赞道“赵子龙一身是胆!”。

12.马超(武将)

马超字孟起。西凉人。马腾的儿子,马岱的哥哥。是武艺绝伦,冠绝群雄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豪爽霸气,身经百战、勇冠三军、历尽生死、轻身涉险、追得曹操“割须弃袍”。曾被曹操称赞为:“马超不减吕布之勇!”。

13.黄忠(武将)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是老当益壮,忠孝节义的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七十出征却有万夫不当之勇,百步穿杨之能。长沙一役,他与关羽交战,留下了“惺惺相惜”的典故。他“计夺扫天荡”,斩杀夏侯渊,为蜀汉立下了千秋功勋。

14.魏延(武将)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为刘备入蜀,屡立战功的反骨骁将。位居五虎上将之后,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他虽有武勇,却好功自负、不仁不义,是个性突出,极不循规蹈矩的悲剧性人物。

15.马良(文官) 

马良字季常。荆襄人。当世的贤者。马谡的哥哥。因眉间有白毛。故有乡谚赞“马氏五常,白眉最良。”他胸怀大计,洞悉关键,又有长者之风。夷陵之战时,他用“以火阻火”之计,阻击吴军,他虽死犹立,不屈不挠,为刘备的逃亡争取了宝贵时间。

16.马谡(文武双全)

马谡字幼常。荆襄人。当世的贤者。马良的弟弟。征南蛮时,他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计划深受诸葛亮赏识,是与诸葛亮情同父子,最有可能继承诸葛亮衣钵的名将。但他不听帅令、纸上谈兵、徒有虚名、自负果决,毅然在山上扎营,导致街亭失守。被诸葛亮挥泪斩杀。

17.蒋琬(文官)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人。荆襄名士。原蜀中参军。诸葛亮陨星之后,蜀国丞相继任者。他刚直不阿,德才兼备,是治蜀的能臣。

18.董允(文官)

董允字休昭。德才兼备的蜀国丞相。他与蒋琬、费祎、姜维合称“四英”。是肩负保卫蜀国重任的贤能之士。

19.法正(文官)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贤士法真之子。任蜀郡太守。人称“扶风智者”。他背叛刘璋,请刘备入蜀,为刘备攻取西川立下汗马功劳。在他的劝进下,刘备称“汉中王”。

20.孙乾(文官)

孙乾字公祜。北海人。早年跟随刘备多方征战的谋士之一。他体察大局,出使刘表,使刘备得以安身。使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国策具备了最基础的条件。他游说于各大势力之间,为刘备的成长与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1.简雍(文官)

简雍字宪和。涿郡涿县人。早年跟随刘备多方征战的谋士之一。他说降刘璋献城,是蜀汉的功臣。

22.糜竺(文官)

糜竺字子仲。东海朐县人。糜芳与糜夫人的哥哥,刘备的舅舅,是早年与刘备多方征战的谋士之一。为人正直,坐怀不乱。他多次前往东吴犒军。刘备入蜀后,被封为安汉将军。

23.糜芳(武将)

糜芳字子方。东海朐县人。糜竺的弟弟,糜夫人的哥哥,刘备的舅舅,是早年与刘备多方征战的武将之一。但是,他被叛将傅士仁说降,投靠东吴。落得万劫不复的下场。成为弑杀关羽的祸首之一。吴蜀之战时,他临阵倒戈杀马忠叛变东吴,刘备不纳。命关兴将糜芳凌迟祭父。

24.糜琴(女人)

糜琴字子淑。东海朐县人。名字和字号是后人起的。她善琴技,是刘备的次妻,糜竺与糜芳的妹妹,关云长“过五关”时所携的皇嫂。长坂坡一役,重伤的糜夫人为救“阿斗”跳井而亡,被谥为皇后。

25.陈珪(文官)

广陵人。陈登的父亲。原本在家养老,听得袁术使用“疏不间亲之计”,欲挟持吕布的女儿讨伐刘备,愤而出山。他为救刘备,使用“引虎吞狼”之计,使吕布自相开战,刘备顺利占领了徐州。是头脑冷静、老奸巨猾的阴谋家。

26.陈登(文官)

陈登字元龙。广陵人。陈珪的儿子。徐州老臣。在为刘备占领徐州的战斗中,立有大功。他鼓动曹操攻打吕布,被曹操封为广陵太守。不久,得怪病而亡。

27.刘琦(皇子)

刘表的长子。前妻陈氏所生,倍受继母蔡氏迫害。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幸得叔叔刘备相救,刘琦调守江夏,万免一死。长坂坡一役,刘备兵败,他倾城相救,以报恩德。赤壁之战之后,他成为了刘备借荆州不还的借口。不久,他病入膏肓,面色羸瘦,气喘呕血,

不过半年而亡。

28.伊籍(文官)

伊籍字机伯。山阳人。刘表的谋士,曾两次告知刘备涉险的正义之士。投刘备后,举荐马良、马谡,并出使东吴,促成了合淝之战是忠于刘备的昭文博士。

29.李严(文官)

李严字正方。南阳人。原西川臣子,后归刘备。是著名的托孤重臣。北伐时,他督粮不利,并反诬诸葛亮有不臣之心。因此,被贬为庶人。

30.李丰(文官)

李严的儿子。其父李严被贬后,诸葛亮举荐他担任长史,子代父职,督办军粮,感激涕零。

31.关平(武将) 

关羽的继子。关定的儿子。十八岁就与义父四处征战,屡立奇功。他作战英勇,曾与庞德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因关羽“大意失荆州”,关平被擒,誓死不降,被孙权下令斩杀。

32.关兴(武将)

关羽的次子。继承关羽衣钵,手使青龙偃月刀的少年英雄。夷陵之战时,他大败孙桓、生擒谭雄、又斩杀周平、手刃了杀父的糜芳与傅士仁。被刘备称赞为“复有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之后他随诸葛亮五伐中原,因病暴毙而亡。

33.关索(武将)

关羽的三子。另一说,“荆州认父”时关羽所认得义子。征南蛮时,他多次出战立有战功。

34.关凤(女武将)

关羽的义女。《三国演义》中的“虎女”。名字是从外传中引的。是长坂坡一役,关羽误杀难民的怀中女婴,被关羽收养。她自幼习武,刀法精通,身着红胄,身先士卒,有“赤龙”之称。听闻关羽身死,她几次想随义父而去,但都被马谡救回,因此嫁于马谡为妻。马谡失街亭被斩。从此,关凤怀恨诸葛亮,不与征战,过着隐居生活。多亏道人左慈劝说,她才冰释前嫌,在诸葛亮临终之前,与他相见,为他雕刻木像,栩栩如生,“死诸葛吓退生仲达”。

35.张苞(武将)

张飞的长子。继承张飞的衣钵,手使丈八蛇矛的少年英雄。他作战勇猛,大喝一声,声若巨雷。人称“悍勇英雄”。他大败孙桓、斩杀夏恂、手刃了杀父的范疆、张达。被刘备称赞为“复有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之后他随诸葛亮数伐中原,因操马过急,跌入涧内,重伤而亡。

36.马岱(武将)

马超的弟弟。随马超投奔刘备。曾参与七擒孟获、北伐中原的著名战役,屡立奇功。他接受诸葛亮临终所受秘计,是诛杀魏延的大功臣。

37.严颜(武将)

原是西川的老将军,后被张飞义释投降刘备。他声望极高,为刘备入蜀立下了汗马功劳。征汉中时,他与黄忠“计夺扫天荡”,是斩杀夏侯德的一代功臣。

38.周仓(武将)

关羽的执事副将。长年为关羽扛刀备马的总务部下。他黑面长身,持枪乘马,又有武勇,素知水性,是生擒庞德的猛将。

39.廖化(武将)

廖化字元俭。山贼出身。随刘备入蜀、攻樊城、参与七擒孟获、九伐中原的蜀之老将。北伐末期蜀中人才匮乏,曾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之称。

40.王平(武将)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牙门将军。依靠着在街亭之战前的正确判断和战斗后期的妥善安排、沉着应对,受到诸葛亮的重用。

41.张嶷(武将)

张嶷字伯歧。参与七擒孟获、数伐中原的荡寇将军。曾依诸葛亮“装神”之计。使蜀军尽收陇上之粮。后因解救姜维,被魏兵乱箭射死。

42.李恢(武将)

李恢字德昂。原西川刘璋的辩才,后投刘备。因此,留下了“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古谚。他说降马超,立有大功。后随诸葛亮四处征战,是蜀汉的运粮先锋官。

43.吴兰(武将)

原西川将领。后为马超的副将,他作战英勇,曾斩杀任夔。但最终被曹彰斩于马下。

44.雷铜(武将)

原西川将领。后投刘备。天荡山一役,被张郃,刺于马下。

45.吴懿(武将)

原西川将领。后投刘备。吴夫人的哥哥,刘备的舅舅。与诸葛亮数伐中原,被封为车骑将军。

46.吴班(武将)

原西川将领。后投刘备。张飞部将。夷陵之战时,蜀军先锋,他所到之处,望风而降,兵不血刃,直到宜都。之后,他与诸葛亮数伐中原。暗渡渭水后,烧浮桥时,被张虎、乐綝乱箭射中,落水而亡。

47.胡班(马夫)

胡华老人之子。原荥阳太守王植部下。“过五关”时,搭救关羽。之后投靠刘备,主管军马,人称“蜀中马夫”。

48.孟获(蛮族) 

南蛮王。被诸葛亮七擒七纵最终归顺蜀国的蛮族首领。他与蜀军交战前,曾收降高定、雍闿、朱褒等蜀中将领,手下又有金环三结、董荼那、阿会喃三位洞主。并连接木鹿大王、兀突骨各部声势浩大、名震一时。

49.孟优(蛮族)

孟获的弟弟。“军师”,不善谋,善祭祀。他所出的馊主意多次被孟获采信,屡战屡败。

50.孟狼(蛮族)

孟获的儿子。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黄发英俊,长啸如狼,又有武勇。是孟获手下的得意战将之一。

51.祝融夫人(女蛮族)

孟获的妻子。她世居南蛮,乃祝融氏后裔。善使飞刀,百发百中。曾生擒张嶷、马忠是三国时期最有武勇的女战士。

52.沙摩柯(蛮族)

蛮王。他面如噀血,碧眼突出,使得一副铁蒺藜骨朵,腰带两张弓,威风抖擞。他一箭射死甘宁。又与周泰大战二十余回合,最终被周泰斩于马下。

53.甘倩(皇后)

刘备的妻子。刘禅的母亲。关云长“过五关”时所携的皇嫂。名字是后人起的。赤壁之战后,她重病而亡。谥为昭烈皇后。

54.孙尚香(女人)

刘备的妻子。孙权的妹妹。名字是后人起的。另本姓孙名仁,字尚香。她自幼习武、精通百般兵器,果敢而豪放,是当世巾帼不让须眉的一代“枭姬”。因政治联姻她陷入了与刘备的“蜜月阴谋”,之后她死心塌地的爱上了刘备。刘备战败身死,她殉情而亡。

55.黄月英(女谋士)

诸葛亮的妻子。黄承彦的女儿。诸葛瞻的母亲。名字是后人起的。她相貌甚陋,黄头黑色,故蒙面示人,人称“无颜的女隐”。她有奇才;上通天文,下察地理;凡韬略遁甲诸书,无所不晓。是能与蔡文姬匹敌的三国女杰。

56.夏侯涓(女人)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张飞的妻子。本是夏侯惇的妹妹,被曹操许配嫁于车胄,却被张飞拦轿劫为妻子。后来她逐渐爱上张飞,并为张飞生一子一女,起名“张苞”、“张梅”。

57.诸葛琪(女谋士)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诸葛亮的女儿。善奇计,用奇谋。蜀国亡国时,他殉国而死。

58.张梅(皇后)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张飞的女儿。善使长矛、又有勇气,是“蜀汉三女杰”之一。

59.赵葳(女武将)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赵云的女儿。纯真秀气,深通谋略,又善舞技,是“蜀汉三女杰”之一。

60.马翠(女武将)

取自三国外传中的人物。马超的女儿,刘理妻。善骑射,通兵法。是“蜀汉三女杰”之一。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人物 都在那个城市~请详细点`急 万分感谢

1、刘备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2、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3、关羽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4、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5、张飞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后,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

扩展资料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琊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琊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今江西南昌)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参考资料:

刘备-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

诸葛亮-百度百科

幽州辖今河北北部、辽宁大部北京市和海河以北的天津市,治所就在今北京城西南。

代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西南。

上谷: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右北平:治平刚,在今辽宁凌源西南。田畴、程普

辽西:治阳乐,即今辽宁义县西。公孙瓒、韩当

辽东:治襄平,即今辽阳。公孙度、

玄菟:治高句骊县,今辽宁省新宾。

乐浪:治朝鲜县,今朝鲜平壤市大同江南岸。

新增:昌黎:魏始设置,治昌黎(今辽宁义县)。

燕国:治蓟县,今北京附近。徐邈、

范阳:即涿郡。

带方:今汉城附近。

裁撤:涿郡:治涿县,即今河北涿县。后改为范阳。刘放、卢毓、孙礼、刘备、刘禅、张飞、简雍、卢植。

广阳:改为燕国。

渔阳:治渔阳,在今北京密云西南。张纯、张举、鲜于辅、田豫、

辽东属国:改为昌黎郡。

冀州治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辖今河北中部、南部和山东、河南各一小部分。

魏郡:治邺县,今河北临漳邺镇。审配、

巨鹿:治瘿陶,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沮授、田丰、张至存、

常山:治真定,即今河北正定。张燕、赵云、

中山:汉时郡、国,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甄皇后

安平:今河北安平周围。郭皇后、牵招、牵弘、赵忠

河间:有时是国。治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邢颙、张郃、

清河:治甘陵,在今山东临清东。崔琰、朱灵、崔林、

赵国:即邯郸郡,治邯郸。刘劭、

勃海:治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辖今天津及河北、山东各一部分。

新增:平原:原属青州。有时称郡有时改国,治所均在今平原县西南。王烈、华歆、管辂、刘敦、祢衡

乐陵:在今山东德州市乐陵县境。

阳平:治元城,今河北大名东。乐进、

广平:治广平,今河北鸡泽。

朝歌:治淇县,原属河内。今河南省淇县。

博陵:治博陵县,今河北蠡县。建安末废。曹魏时又改博陵县为博陆县。

章武:治东平舒县,今河北静海县。

并州东汉和魏治晋阳,辖今山西大部以及内蒙、河北各一部。

上党:治所在壶关,辖晋东南。

太原:治所在晋阳,即今太原市西南。郝昭、靳详、关靖、孙资、温恢、王昶、王凌、王允、

西河:汉时西河郡辖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地区。治兹氏,即今汾阳。

雁门:治阴馆,今山西朔州汴子疃附近。张辽、

朔方:治临戎,今内蒙古磴口县。

新增:乐平:

新兴:今山西兴县附近。

裁撤:五原:治所为九原,在今内蒙包头西北。吕布

云中: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张杨、

定襄:治今内蒙和林格儿西北。

上郡:治所在肤施,今陕西榆林东南。

司隶

河南:治洛阳,东汉时郡的首脑称河南尹。任峻、郑浑、郑泰、杜夔、孟光、郤正、赵达、

河内:辖今河南的西北部,治怀县,在今河南武陡西南。毛皇后、郝萌、韩浩、张范、司马芝、司马朗、常林、杨俊、

河东:辖今晋西南地区,治蒲坂。贾逵、贾充、徐晃、卫凯、卫瓘、裴潜、毋丘俭、关羽、关兴、

弘农:治弘农县,即旧函谷关地,在今河南灵宝北。辖黄河以南,宜阳以西。杨修、

新增:荥阳:曹魏时始设置,讨董卓时尚未有荥阳郡,更无荥阳太守的称呼。

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

凉州辖今宁夏、甘肃及青海、陕西、内蒙各一部分。原治陇县(今甘肃张家川),曹魏移姑臧(今武威)。

金城:辖今甘肃兰州以西和青海一部分,治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汉的金城县是指今兰州,不在金城郡辖内。

安定:治临泾,今甘肃镇原东北。皇甫嵩

北地:治富平,今宁夏吴忠西南。李傕、傅巽、傅嘏、

武威: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周毖、张绣、贾诩、

张掖:今甘肃张掖。郭汜

酒泉:今甘肃酒泉。庞淯

敦煌:治敦煌县,在今甘肃敦煌西。

新增:西平:治西都县,今青海西宁。

西郡:今甘肃永昌一带。

西海:今青海省海晏县。

裁撤:张掖属国:今张掖市的东北。

武都:治下辨道,在今甘肃成县西。

青州辖今山东东北部和河北的一小部分,治临淄。

济南:治东平陵,即今山东章丘西,晋移历城(今济南)。

乐安:治临济,今山东青县高苑镇。国渊、

北海:有时称国,治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王修、邴原、管宁、徐干、孙乾、孙邵、是仪、

东莱:治掖县,今山东青岛掖县。王基、太史慈、刘繇

齐国:治临淄,今山东临淄。

新增:城阳:治莒县,即今山东莒县。

长广:治不其,今山东青岛崂山附近。

兖州辖今山东西南和河北东部,治昌邑。

陈留:治陈留,在今开封东南陈留城。孔伷、卫兹、潘勖、毛玠、典韦、阮瑀、阮籍、卫臻、高柔、穆皇后、吴懿、濮阳兴、蔡邕

东郡:辖鲁西和豫东北,治濮阳(今河南濮阳西)。陈宫、程昱、薛悌、王观、潘璋

东平:治无盐,即今山东东平。张邈、毕轨、刘桢、

任城:今山东济宁任城。

泰山:治奉高,在今山东泰安东北。王匡、鲍勋、于禁、臧霸、高堂隆、

济北:治卢县,今山东长清。

山阳:山东金乡西北。郗虑、刘表、凉茂、李典、王粲、满宠、伊籍、

济阴:治定陶,今定陶西北。董昭、

豫州

颖川:辖今河南中部,治阳翟(今河南禹县)。韩馥、郭图、荀彧、荀攸、胡昭、钟繇、钟毓、钟会、郭嘉、刘馥、陈群、陈泰、杜袭、赵俨、辛毗、辛评、徐庶、司马徽、张让、戏志才

汝南:治上蔡,即今上蔡西北。伍琼、袁绍、袁术、应瑒、和洽、孟建、许靖、许劭、陈祗、陈到、吕蒙、吕范、吕据、胡综、

梁国:治雒阳(今河南商丘南)。

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曹操、曹彰、曹丕、曹植、曹冲、刘岱、魏讽、张鲁、夏侯敦、夏侯渊、夏侯懋、夏侯霸、夏侯尚、夏侯玄、曹仁、曹洪、曹休、曹真、曹爽、史涣、丁谧、许褚、丁仪、丁广、文钦、文鸯、华佗、朱建平

陈国:献帝时改陈郡,治陈县,即今淮阳。袁涣、何夔、梁习、

鲁国:治鲁县,今山东曲阜。孔融、刘琰

新增:谯郡:曹操在建安末年分沛国设谯郡,治谯县,即今安徽亳州市。嵇康、

弋阳:

阳安:

襄城:

汝阴:

徐州治郯城,在今山东,曹魏时移彭城。

东海:治郯(今山东郯城北)。王朗、王肃、糜竺、糜芳、

琅邪:治开阳,即今山东诸城。卞皇后、赵昱、刘勋、诸葛诞、诸葛亮、诸葛瞻、诸葛尚、诸葛乔、诸葛谨、诸葛恪、王夫人、徐盛、

彭城:樊阿、张昭、张承、张休、严畯、

广陵:治所在今扬州西北,当时属于徐州管辖。陈登、臧洪、陈容、陈琳、陈矫、徐宣、吴普、张紘、吕岱、

下邳:国名,治所在今江苏睢宁西北,辖苏皖北部各一部分。甘皇后、薛综、楼玄

新增:东莞:汉末设,治所在今山东沂水东北。徐奕、

扬州汉扬州包括江苏的江南、安徽的淮河以南及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三国时魏、吴各有扬州,吴扬州治建业,魏扬州治寿春。

九江:治寿春。辖今安徽淮南巢湖以北地区,魏改淮南郡。蒋钦、周泰

丹阳:陶谦、笮融、何姬、朱治、朱然、朱绩、

庐江:治所在舒城,即今安徽庐江西南。雷绪、周瑜、周循、周胤、陈武、陈表、丁奉、王蕃、左慈

会稽:治三阴,即今绍兴,辖浙江的钱塘江以南和福建。后吴又增设临海、建安等郡,辖地缩小。朱俊、谢夫人、虞翻、虞汜、吴范、钟离牧、贺齐、贺邵、骆统、潘夫人、阚泽、董袭

吴郡:治吴县(今苏州),辖今苏南浙北,包括杭州在内。孙坚、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亮、孙休、孙皓、吴国太、徐夫人、顾雍、顾邵、顾谭、凌统、凌操、朱桓、陆绩、陆康、张温、吾粲、朱据、陆逊、陆抗、陆机、陆云、全琮、周鲂、周处、陆凯、陆胤、孙峻、孙琳、韦曜、华核

豫章:治南昌(即今南昌),原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孙吴划分了几个郡,辖地缩小。

新增:庐陵:孙策时设置,治庐陵(在今江西泰和)。

建安:孙吴时分会稽设置,浙江、福建由此开始分治。治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临川:孙吴在今江西抚州一带分豫章郡设临川郡,治南城,即今江西南城东南。

淮南:治寿春(今安徽寿县),辖今安徽淮河以南部分。刘晔、仓慈、

鄱阳:汉末孙权设鄱阳郡,治鄱阳县,就在今江西鄱阳。

安丰:

新都:

临海:

吴兴:

东阳:

毗陵典农校尉:

庐陵南部校尉:

荆州辖今湖北、湖南及河南、贵州、两广各一部分。原治汉寿,在今湖南常德,刘表治襄阳,后吴魏各有一部分,吴治江陵,魏治襄阳。

南阳:治宛城。何进、张羡、何晏、邓阳、李胜、许攸、文聘、刘广、韩暨、黄忠、陈震、吕乂、李严、李丰、王连、许慈、宗预、王夫人、

南郡:治江陵,孙吴曾移治公安。蔡瑁、蒯良、蒯越、董和、董允、霍峻、霍弋、阎宇、冯习、张南、

江夏:汉时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辖今河南、湖北各一部,三国时魏吴各有江夏,魏在上旭(今云梦西南),吴在武昌(今鄂城)。李通、刘焉、刘璋、费观、费袆、

零陵:辖今湘南桂北,治泉陵,即今湖南零陵。当时的零陵县在今广西全州。刘巴、蒋琬、蒋斌、赖恭、黄盖、

桂阳:治彬县,即今湖南彬州,辖今湘南粤北。

武陵:治临沅(今湖南常德西),辖今鄂西南、湘西及黔桂各一部分。廖立、潘浚、

长沙:当时治所在临湘,即今湖南临湘。桓阶、刘封、

新增:义阳:湖北枣阳东南。韩嵩、邓艾、樊建、董厥、魏延、来敏、邓芝、傅肜、傅佥、

郝普、

始兴:孙吴分桂阳郡设置,治曲江,在今广东韶关南。

始安:孙吴分零陵郡设置,治始安,在今广西桂林。

襄阳:治襄阳,即今河南襄阳。庞统、庞德公、马良、马谡、杨仪、罗宪、向朗、向宠、廖化、辅匡、张悌、

楚国:蒋济、胡质、

南乡:

魏兴:

新城:东汉房陵郡,魏改新城郡,治房陵,即今湖北房县。

上庸:汉末始置,治所在上庸,在今湖北竹山西南。

宜都:

临贺:

衡阳:

湘东:

建平:

天门:

昭陵:吴开始设置,治昭陵,即今湖南邵阳。晋为避司马昭讳改邵陵郡。

益州辖今四川、陕南、甘肃一小部分,湖北的西北部,云贵大部。本来治雒(今广汉北),刘焉时移绵竹(今德阳东北),再移成都。

蜀郡:治成都,辖地北到松潘,南至宜宾。张肃、张松、刘阐、张任、张裔、杜琼、王伉、

犍为:治武阳(今四川彭山东),辖今四川南部和云南贵州各一部。杨洪、费诗、张翼、杨戏、李密、

牂牁:朱褒

越巂:高定

建宁:原叫益州郡,刘备时改,治昧县(今云南曲靖)。李恢、雍闿、

永昌:辖今云南大理及哀牢山以西,治不韦,即今云南保山东北。吕凯、

新增:汶山:治汶江,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北。

江阳:

汉嘉:

朱提:

云南:

兴古:

裁撤:广汉属国:

蜀郡属国:

犍为属国:

交州东汉交州治番禺,即今广州,辖今两广及越南北部。吴分交州为交州和广州,广州治番禺,交州治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东),交州辖今越南北部和两广的雷州半岛和钦州地区。

合浦:治合浦,在今广西合浦东北。修允、郭马

交趾:

九真:

日南:

新增:朱崖:孙吴时设置,治徐闻,在今雷州半岛的徐闻县西,称海南岛为朱崖洲。

武平:

九德:

新兴:

雍州东汉末始设置,曹魏时辖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及宁夏、青海各一部分。

京兆:原属司隶。杜畿、杜恕、金旋、

左冯翊:原属司隶。魏改冯翊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张既、

右扶风:原属司隶。魏改扶风郡,治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王忠、士孙瑞、苏则、射援、

马腾、马超、马岱、法正、孟达、窦武

新平:

兴汉:

秦州

陇西:原属凉州。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南,魏移到襄武,即今陇西。董卓

汉阳:原属凉州。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东汉时曾叫汉阳郡,魏又改为天水。阎温、杨阜、姜维、

南安:庞德、

广魏:

郢州

蕲春:

安成:

彭泽:

武昌:

广州

南海:原属交州。

苍梧:原属交州。治光信(今广西梧州),辖梧州及湖南、广东一部分。士燮

郁林:原属交州。治布山,在今广西桂平西。辖今广西大部。

高凉:

高兴:

桂林:

合浦北部尉:

梁州

汉中:原属益州。治南郑(今陕西汉中东)。

巴郡:原属益州。原来的巴郡在刘璋时被一分为三,分巴东、巴西和巴郡,巴西治阆中(今阆中),巴郡治江州(今重庆)。阎圃、张嶷、甘宁

广汉:原属益州。秦宓、彭羕、王甫、

梓潼:刘备称帝前分广汉郡设梓潼郡,治梓潼,即今四川梓潼。杜微、尹默、李撰、李福、

涪陵:原属益州。治涪陵(今四川彭水),刘备始设置。

阴平:曹操时设立,治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后被蜀汉占有。邓艾灭蜀时经过的阴平道是指从今文县穿越岷山山脉,经过四川平武、江油到成都的道路。

武都:

宕渠:

巴东:汉末刘璋设,治鱼复,即今四川奉节东。

巴西:周群、谯周、黄权、马忠、王平、句扶、

本文来自作者[仆钰珂]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2845.html

(7)
仆钰珂的头像仆钰珂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仆钰珂的头像
    仆钰珂 2025年08月13日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仆钰珂”

  • 仆钰珂
    仆钰珂 2025年08月13日

    本文概览:蜀国将领01.刘备(主公)刘备字玄德。蜀汉昭烈皇帝。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后裔。他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曾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并“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为军师,先后攻...

  • 仆钰珂
    用户081309 2025年08月13日

    文章不错《刘备的手下有谁》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商报@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