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的是:陈圆圆
出处节选《圆圆曲》——清·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白话译文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扩展资料
1、《圆圆曲》创作背景
《圆圆曲》当作于吴伟业仕清之前的公元1652年(清世祖顺治九年)。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吴伟业为明朝的榜眼,曾任翰林院编修,他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于是写了讽刺吴三桂的《圆圆曲》。
2、《圆圆曲》鉴赏
圆圆曲》是长篇叙事诗,全诗组织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照应,多用曲笔,叙事、抒情、议论交织在了一起,虽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但也糅合进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很有特色。通过倒叙、夹叙、追叙等方法,将当时重大的政治、军事事件连接起来,做到了开阖自如,曲折有致。其次,诗的语言晓畅,艳丽多彩,且富于音乐的节奏。而顶针手法的熟练运用,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美,而且使叙事如串珠相连,自然而洒脱。此外对照手法的运用也很有特色。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典故,"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红颜指的是陈圆圆,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诗句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写于1651年顺治八年辛卯初,原文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历史故事经过
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一时名气盖过温婉可人的董小宛。陈圆圆先被田弘遇献给了崇祯皇帝,没有得到崇祯的宠幸,后被吴三桂纳为妾。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后,他亲率大军渡河东征,杀向明朝的都城北京。
红颜一怒为红颜什么意思?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原文:
京师陷落。 李自成大军入占京都。 吴三桂恰似无所依傍的浮萍迷惘飘荡。就在这无所沉浮的波涛中,他思念着自己心爱的人儿,一想到她的命运,他的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冷颤! 圆圆难道真的要出事?不,不会……还是先别猜,说不定没人能找到她,她命大…… 破天荒头一遭,吴三桂在大军进退维谷的危险处境下,竟然不去想如何进退,而是一脑子陈圆圆,他甚至没有想到母亲与家族会如何…… 相约如梦,誓言如风。 梦已逝,风已去,人却依然活在心中。 吴三桂不能没有陈圆圆,若圆圆有个三长两短,我将……我将怎么办呢? 吴三桂依然在想着陈圆圆。 三天后,细作从北京带回了父亲的书信。 三桂我儿:大顺军陷城,为父与众臣已归降。家中无事,陈圆圆亦平安无事。儿可准备投降大顺,但须观大顺如何待明室降将。 吴三桂轻松地出了一口长气。“圆圆平安无事”最是令人快意了。 降李自成?如果李自成真有天子气像,那自然要降,否则我吴三桂还能到关外降清?我或当梁山好汉不成? 他对投降大顺并无反感。改朝换代的事,谁又扭转得了?良臣择明主,飞鸟择良木。万一将来李自成不信任我了,我就与圆圆遨游山林去,这打仗还能当日子过……? 吴三桂的心松驰下来,他在静候佳音。 三月二十五日,北京家中又来了一封信,短极了,字迹亦潦草颤抖: 三桂吾儿:父事大顺,勿忧,儿保重。陈圆圆单骑奔辽东寻你。 父字 奇怪的是,大信封中竟有一方丝巾,内含一绺青丝——圆圆的头发! 她既然来找我,为什么要留此青丝!? 这种男女永决式的剪青丝为念,吴三桂感到大惑大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吴三桂立即伏案回书: 父鉴:降顺儿甚赞同。父信中说圆圆只身匹马奔辽东。何曾见其踪迹?如此轻年少女,岂可匹马出门,父亲怎么能如此失算?儿实不放心,盼再告。 实际上,这是吴襄骗儿子的。 他想让儿子对圆圆死了心,就当圆圆死在乱兵路上了。大顺李自成、刘宗敏抢走圆圆,能说吗?况将来三桂还要投降大顺,这君臣关系怎么处?父受刑掠,也不能说……如今只有用言语安慰一些,盼到太平时日再说吧! 谁知次日即三月二十六日,吴府管事吴禄深夜逃出吴府,听说吴三桂的军马就在丰润时,他即连夜奔丰润而来。 来到吴三挂帅府,吴禄即刻求见吴三桂。 吴三桂听说是家中管事吴禄,立刻召见。 吴禄带来的消息使吴三桂目瞪口呆! 家产被李自成籍没! 家父被刘宗敏严刑拷打拘执! 家族人被软禁! 最为让吴三桂受不了的是: 陈圆圆被刘宗敏抢走…… 吴三桂一下子失去了反应——他感到大地颠覆于一日之间,究竟是怎么了? 圆圆、家父、财产、家族…… 他觉得一股热血骤然冲上头顶,几乎要倒下去了……他强扶起书案站定,他满脸通红,一直红到发根,鼻窦由于内心激动张得大大的,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一条深深的皱纹从紧咬着的嘴唇向气势汹汹的下巴伸展过去……他眼里闪烁着一股无法遏制的怒火。这样的目光使身边的侍从们大为惊慌,都害怕起来。 吴三桂牙齿咬得咔咔直响。骤然间,他转过身抽出兵器架上的斩将刀,突然发出一声只有听到过一只受伤的狮子的吼声的人才能想像得出的喊叫: “李自成——!刘宗敏——!” 一刀劈下,书案即一声巨响被从中劈开。 众将闻声,哗然聚来……吴三桂只觉嗓子眼儿发甜,一口鲜血吐了出来,跄踉几步躺倒在地上。 众将纷纷围上来: 屋子里一片慌乱。 良久,吴三桂才悠悠醒来,他没有滴一滴眼泪,但眼珠红丝遍布,血充瞳仁,他见众将围在自己身边,向他们挥一挥手: “各回营帐,容我思虑片刻,两个时辰后大帐议事”。 “那将军您……” “我没事!” 众将纷纷走了。 吴三桂闭眼沉思:怎么办?进,李自成军已驻山海关。退,往哪里退?投降李自成?不,绝不能!我的圆圆,我的爱妾,我的美人,当初我为什么没把你带上随军出征,为什么让你孤零零的一个人独守家门,如今贼人进入京城,圆圆已身陷魔爪,被李自成蹂躏,她那娇弱之躯,怎禁得住这帮贼人的践踏,李自成,刘宗敏,你们这帮猪狗! 吴三桂由陈圆圆发展到对李自成大军的全面仇恨,夺我爱妾——刑我家父——籍我家产——毁我皇室——逼杀皇上……国仇家恨,全部凝聚到李自成、刘宗敏身上,和这样的贼匪怎么能共事——那么,肯定要与李自成为敌了?是的,肯定为敌了! 如果与李自成为敌,那么就要赶快摆脱丰润这个危险地带。大军出京,丰润即日可下,这个地方地势平平,无险可守,明明是坐以待毙……当务之急,是必须先找个立足点,再图复仇根本,杀死仇家! “传参军方献廷、胡守亮两位大人。” 吴三桂向书房外喊话,他需要这两位参军为他谋划一处立足点。 “方献廷,胡守亮参见将军!” 话音刚落,二人推门而入。 噫!来得如此之快?吴三桂看了他们一眼。 “参见将军!” “二位请坐!” “谢将军。”二人坐定说道,“我二人并未离开,我们一直守在营帐书房外面,只等将军商议大事。” 这真是两个见事极快的高明参军。 方献廷是原辽东巡府的公子,与吴三桂意气相投,其父死后他不做别的官,专门赶来为吴三桂作高级参谋,吴三桂甚为欣赏此人见多识广,二人无事不谈。 胡宗亮是军中谋士出身,也是吴三桂的作战参谋。他精通满语,足智多谋,尤其在实际战争中会随机应变,常有奇谋妙计。 吴三桂非常高兴,向二人一拱手: “方、胡两位兄台:方今大势已明,我与李自成、刘宗敏不共戴天!但急需找一处地方驻扎屯兵,目下之计,不知二位有何高见?” “吴将军所言极是,我二人早已想到一处地方——” “什么地方?” “山海关!” 吴三桂手一劈道:“我也如此想!刻不容缓,连夜回师北上,一切到山海关再议!” 一个时辰后,众将聚集营中。 吴三桂手捧尚方宝剑,脸色肃然,在营帐中来回走了几步,正色宣誓: “诸位将军,这是大明先帝赐我的镇辽尚方宝剑!而今我军回师勤王后未几,闯贼已攻克帝京,灭我泉社,逼杀皇上,刑戮大臣,焚掠皇宫……我父被刑,家产被抄,爱妾被夺!国仇家恨,今日集于一身!我誓与闯贼李自成、刘宗敏周旋到底,不杀此贼,誓不为人!请将凡愿跟随我报此国仇家恨者,留!凡不愿复仇者,走!” 满帐一声吼:“愿随将军复仇!” “好!我军连夜北进山海关,攻取山海关,再作计议!”吴三桂立即分派了行军次序。 一个时辰后,八万大军开出丰润。 这支大军在黑夜中无声无息向山海关扑去。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哪个典故出自《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七言歌行。典故:陈圆圆曾入宫,后为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转赠给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
此诗通过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全诗巧妙地将吴三桂、陈圆圆同吴王夫差、西施联系起来,同时又运用不少史书典故入诗,从而使诗篇笼罩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全诗(节选)如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译文如下: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
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扩展资料:
《圆圆曲》是长篇叙事诗,全诗组织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照应,多用曲笔,叙事、抒情、议论交织在了一起,虽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但也揉合进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第一段为开头八句,写明崇祯皇帝吊死景山,吴三桂勾结清兵攻占北京,以“冲冠一怒为红颜”句切中吴三桂要害,并以此句为全诗的主旨。指明吴三桂打着复明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陈圆圆而降清的。
诗一开篇就借“鼎湖当日弃人间”代指崇祯之死,然后就写吴三桂打败李自成:“破敌收京下玉关”,极斩截利落。兴兵的名义是为崇祯报仇,然而骨子里却另有怀恨。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二句之妙,一在于对仗精整,以众形独,以素形红;二在于下句“立片言以据要,乃一篇之警策”。它不是靠夸张取胜,而是一针见血以事实胜雄辩,“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一事实是吴三桂本人也不敢正视的。
为一已私情牺牲民族大节及全家性命,其行径比较《史记》中为护璧冲冠一怒的蔺相如和将行剌秦王“怒发上指冠”的荆轲,毕竟太卑微,出以吴三桂口吻的“红颜流落非吾恋”,辩解显得无力,“哭罢君亲再相见”的举止于是显得做作虚伪。
意思是:因为一个美女而极端愤怒。
怒发冲冠是,意思是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红颜,特指女子,尤其是年轻的,美丽的女子。
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所作的《圆圆曲》,原文是: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译文:全军痛哭披上缟素,那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一出道便被名士争相攀求。因为美貌多姿,被崇祯皇帝田贵妃的父亲田国丈买了送给崇祯皇帝。崇祯皇帝因为国事烦心,无心宠幸美人,就把陈圆圆归还田国丈,而吴三桂看到陈圆圆后,就拜倒在陈圆圆的石榴裙下,于是田国丈就把陈圆圆送给吴三桂为妾。
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
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百度百科-圆圆曲
本文来自作者[步玉琅]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2372.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步玉琅”
本文概览:指的是:陈圆圆出处节选《圆圆曲》——清·吴伟业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白...
文章不错《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