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
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庄子·外篇·秋水》。
原文为: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这句话要告诉我们的是,层次不同,世界不同。
井里的青蛙永远只待在井里,你和它说大海广阔无边的壮观景象,那是对牛弹琴。因为它没有亲身体会过,多半不会相信你所说的,就算相信也无法想象大海的样子,就像盲人摸象那样。
生活在夏天的虫子因为没有经历过冬季,对于冰雪的理解就更为抽象了。它所认为的寒冷,可能只是因为某天起早了,露水滴在了它的身上。
这两个物种因为受地域和时令的限制,所以有它们自己的小世界。但如果有一只鸿雁,它的世界就不同了,它看过万里江山、经历过春夏秋冬、欣赏过浩瀚大海。这就是层次不同,世界不同。
但鸿雁就比青蛙和夏虫高级吗?答案是否定的,后者没有看过前者的世界,同样前者也没有看过后者的世界。就像细菌的微观世界,它们三者也都无法领略到。
所以层次不同是并立的,并没有高下贵贱之分。
扩展资料:
井蛙和夏虫并不是不想看到大海和冰雪,而是作为这种生物的它们,上天已经给它们做好了选择。它们的世界圈子是它们一生也无法突破的。如果强行突破这个圈子的话,只会提前招致死亡。这就是先天条件的决定性作用,是不能够通过后天努力来弥补的。
因为每个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不同,所以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兴趣圈。所以和别人交谈时要谈别人能理解的,如果曲高和寡,就会产生“话不投机半句多”的尴尬。对夏虫你只能和它谈盛夏,对井蛙你只能和它讲讲井里的故事。所以,我们要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扩展资料:
百度百科-夏虫不可语冰
不与夏虫语冰的出处?!
出自《庄子集释》,意思是:你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冰,它不懂;不要跟井底之蛙谈大海,它没见过不懂;不要跟凡夫谈高深的道的学问,他不懂。
原文: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翻译:
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扩展资料:
启示: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其实大都能理解这句话的都是智者。当一只四季虫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夏虫很难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就像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发现新的科学发现后,四周却很难有理解他们的人,于是盲者嘲之。木耳永远都分辨不出低音和高音,如果夏虫能够多活一季,也许就能多走一步,看出圈外的善恶,懂得更多。
参考资料:
1、“不与夏虫语冰,不与井蛙语海,不与凡夫语道”意思是你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冰,它不懂;不要跟井底之蛙谈大海,它没见过不懂;不要跟凡夫谈高深的道的学问,他不懂。出自清末郭庆藩的《庄子集释》。
2、原文:《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3、启示: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不懂大道理。其实大都能理解这句话的都是智者。当一只四季虫在侃侃而谈的时候,夏虫很难理解到夏之外的景色,就像哥白尼或者伽利略在发现新的科学发现后,四周却很难有理解他们的人,于是盲者嘲之。木耳永远都分辨不出低音和高音,如果夏虫能够多活一季,也许就能多走一步,看出圈外的善恶,懂得更多。
本文来自作者[南瑶大叔]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225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南瑶大叔”
本文概览: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出自《庄子集释》卷六下《庄子·外...
文章不错《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海全文》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