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银冈书院优秀散文

我的认知中,清朝时有五大书院,其中的银冈书院,是倍受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皇帝重视的,历经170多年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书院。是清代东北地区最早创立的书院。在这个书院读过书的不仅有曾宪文、任辅臣、邓士仁这样的良臣名士,还有少年时的周恩来。从这个书院走出了许多革命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书院,引起了我及大的兴趣,我开始寻找“银冈书院”。

 银冈书院,是清朝名臣郝浴创办的。郝浴能创办这样一所充满传奇色彩的书院,这里充满了鲜为人知又不可不知的故事。郝浴生于1623年,别号复阳先生。二十八岁就官拜湖广御史,巡按四川。郝浴是能臣、大臣、忠臣;是顺治的近侍,是康熙的爱将;是敢于同吴三桂针锋相对,令吴三桂恨之入骨的钦差大臣。又是全力讨伐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为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忠臣。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的令人不可思义,这样的一位忠臣良将,也竟然被砭流放,也正是有了这次的被砭流放,才有了银冈书院,才有百年传奇,才有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在银冈书院读书的一段史事。

 传奇中的传奇,让我充满好奇的寻找“银冈书院”

 郝浴是在被流放以后创办“银冈书院”的。郝浴被流放的是一个叫尚阳堡的地方。尚阳堡是清朝安置获罪大臣的滴戍流人之所。顺治十二年四月,郝浴离开尚阳堡,来到铁岭。铁岭也是清朝安置获罪大臣的滴戍流人之所。当时的铁岭除流人和管理流人的官兵,无一居民。1619年的农历七月,努尔哈赤屠城了铁岭,致使这里没有了人烟。“澄清斯世”、“解救苍生”的郝浴为了治国济民,在砖石瓦砾,蒿草丛生的“南门内之右”修建了宅院,“纸贵槠钱短,囊羞米价多,不须仍买药,谁为起沉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办起了讲堂,他亲自手书了“致知格物之堂”匾额悬于书室门楹之上,表明了自己办学堂的愿望和决心,他的学生都是流人的子弟。这个叫“银园”的讲学处就是后来“银冈书院”的前身。一个被砭流放之人,面对一片荒芜,建宅筑所,维持生活,情有可缘,竟还能心系苍生的办学讲课,这绝不是一般的人而能有所为的。这也正是郝浴不同于他人之处,他虽身居此处,却时刻想着国家,想着天下苍生,为国为民是他的宗旨,也是他办学的宗旨,他要教导学生为国为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现在的铁岭,因为赵本山的一句“大城市”的戏称,让很多不知道铁岭的人知道了这座辽宁省的城市。就为这银冈书院,我又来到了这里,寻找“银冈书院”。

 我找到了“银冈书院”。在一处闹市的街边。但我无法想象这就是“银冈书院”。在我知道的情况中,“银冈书院”不该是这个样子。这里还有“书”吗?还能看出是个书院吗?除了灰旧潮冷的房屋,除了灰尘肆意的尘埃,除了没有生气的摆件,我就没有看到一本书和与书有关的东西。有摆放的做样子的假书,看着是那样的不舒服,在我看来,还不如不摆,摆在这里,反到让来到这里的人,知道这里是书院的人们心之不爽,心之沉郁。书院就是书院,连本书都没有,还能称其为书院?

 隔道墙的那边是少年周恩来史事的展览,这边是凄冷无声的宅院,我不知道是银冈书院成就了这些革命的先驱者的事业,还是这些革命的先驱者成就了书院的名声,我是来寻找“银冈书院”的,但是,我没有看到应当看到的该有的书院,而是参观了少年周恩来的学生生活。在我的感觉中,是周总理的伟大,给这座百年书院带来了声望。

 郝浴的办学的目地很清楚,就是忠君报国,报天下苍生。他的办学方针就是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他的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硕果是累累的。银冈书院人才辈出,影响广泛。银冈书院是东北早期教育的一面光辉的旗帜,成为辽北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郝浴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康熙十四年(1675年)郝浴奉旨还朝,还朝前,郝浴把“银园”讲学处命名为“银冈书院”并将书院托付给了好友董国祥、徐元弼等人,好友们没有辜负郝浴的重托,银冈书院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影响。当然,银冈书院能越办越好,也是和历朝的皇帝的关心与重视分不开的。乾隆东巡曾到铁岭,对银冈书院办学的业绩甚为称赞,指令地方政府“于余地内拨给学田一千亩,征银五十两。”。嘉庆、光绪年间也都非常的重视银冈书院的发展,增购土地,增建房舍,扩大学额,增加设备等。光绪三十年(1904年)银冈书院的曾宪文等实行西方教育,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使银冈书院的教育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增添了新的色彩。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斩新的历史时期,任辅臣、邓士仁等走进了这所书院学习。1810年,少年的周恩来也来到了银岗书院,这个传奇的书院更有了新的传奇色彩。

 曾宪文曾经是银冈书院的学生。当他接手管理书院时,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欺辱之时,他赞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的主张,忧国忧民,他大声的疾呼“帝国有增新岁月,版图谁争旧河山”,他把书院办成培养爱国志士的摇篮,使得意大批学生走向社会,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佼佼者。其中的'任辅臣就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1896年,十二岁考入银冈书院的任辅臣,在这里借受了四年的良好的爱国思想的教育,1907年,他就参加了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次年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的“十月革命”成功,激发了他的革命热忱,倡议和组织了有一千五百多名华工参加的“中国团”由于中国战士在浴血奋战中表现突出,苏维埃中央下令,命名中国团为“红鹰团”。这个鲜为人知的“红鹰团”为保卫第一个工农政权(苏维埃政权)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任辅臣也壮烈的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当战士们自动的集合在任辅臣妻子张含光的面前,异口同声的要拥戴任辅臣十三岁的遗孤为团长时,张含光身穿孝服,含泪沉痛的说:杀夫夺父的血海深仇一定要报,可我们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队伍,要有纪律。一个伟大的女性,说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峥峥誓言。

 邓士仁在银冈书院任职十年(银岗书院后改为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他热爱教育,学视渊博,名望很高。他赞同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主张,领导了当时的反帝爱国运动,秘密从事抗日爱国救亡活动。1936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将还在熟睡中的邓士仁抓走,先是用皮鞭打,接着把他的头按在锅中灌凉水,灌煤油,让他说出抗日人士的名字。可他就是一言不发,活生生被日本鬼子折磨而死。一位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的革命志士,为了救国,掏尽肝胆,惨遭杀害。他的学生,旅居北美的八十六岁的老先生王庆吉这样的说道:“忠烈无由表扬,岂永为无名英雄?先师永为无名英烈,不肖弟子思之落泪。”

 我站在没有几位游人的院落里沉思回忆,书院在中国不少,也不乏如山东的徂徕、江苏的金山、湖南的岳麓、石鼓、苏州的紫阳等等这样名扬天下的书院,可是又有哪家书院有过这样的历史传奇?有过这么多的传奇人物?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组织,除了把宏扬,传授古代文化,张扬历史精髓当成己任,又有谁能像银冈书院这样的传播先进的思想呢?银冈书院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是许多书院所无法比拟的,银冈书院应当恢复他该有的旧貌,应有与他的贡献相等的地位,应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银冈书院,知道了解这个书院所发生的林林总总,所给我们的民族做出的贡献。

 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里,往往就有这样的令人百思不解的现象,为了需要而取舍,为了需要而轻重有别,而不能的忠实于历史,不能忠实于实际。我并不是不赞成宣传应当宣传的人与事,但是,这个地方的史绩已经超越了某个人的史实的时候,在我看来还是应当主次分明。银冈书院是这座院落的中心,就应当把全貌的历史和史绩展示给人们,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叫银冈书院。

 寻找“银冈书院”的过程,也是我对这座书院,这座书院的历史了解的过程。过去,我仅仅是听说有这么个书院,在哪,是个什么样,我全然不知。今天我才知道这何止就是一座普通的书院啊,他的过去,他的业绩,他给人的感慨和沉思,是何等的让人不能忘却呀。

 走出“银冈书院”,我又慢步的围着他的院落走了一回,周围的喧嚣,市俗的场景,让这座静静的院落不无感慨的叹气。历史的,有价值的,留给今天人们的已经不多了,我们是不是对仅有的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呢?我们的今天是历史延续下来的,没有历史,怎么会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今天不也是明天的历史吗?

曾约农两兄妹为什么不结婚?曾国藩无后了么?

1993年拍摄的电视剧《白眉大侠》中的陶福安由曾宪文扮演(见右上图)。

剧中的陶福安是一位老乞丐,功力深厚,掌力极猛,言谈举止风趣幽默,为人侠肝义胆,这一切都很像《射雕》、《神雕》中的洪七公。他与房书安堪称一对活宝。在剧中,陶福安常以世外高人的身份出现,帮助开封府和上三门,一开始就充满了神秘色彩。起初,陶福安老是白吃白喝白云瑞、房书安他们的东西,令开封府的一些人对他有点讨厌。然而,他料事如神又给房书安支了招,还促成了陆小英与白云瑞第一次相见,又让人渐渐感到此人非同寻常,其作用必然举足轻重。

陶福安与房书安初次见面就打了赌,谁输了就得叫对方“祖宗”。不久后,房书安赖了账,不肯接受陶福安这个“祖宗”。而陶福安却一直在明里暗里帮助开封府,尤其是房书安。房书安在莲花观遇了险,陶福安蒙着脸把他救了出来。房书安一时之下还不知道是谁救了自己。后来,开封府要跟莲花观比武,陶福安又表示要帮房书安露脸。房书安说什么也不肯相信。当陶福安露了一手之后,房书安又是惊又是喜,对他这个“祖宗”欣然地接受了,甚至表示叫陶福安“老祖宗”都行。比武那天,在陶福安的帮助下房书安给了莲花门总门长郭长达一个下马威。在场的熊耳山天竺寺主持金掌佛禅低估了陶福安的武功,要与其交手。于是陶福安与金掌二人分别代表开封府和莲花观比斗了一场。结果,陶福安胜出了。就这样,陶福安帮开封府赢得了整场比武的胜利,并迎回了八王赵德芳,还捣毁了莲花观。

到后来,陶福安又陪同白云瑞去了三仙岛海王寨探了一下虚实。不久,开封府攻打海王寨,陶福安又在陆小英的引领下从小路进入海王厅内部活捉了海王寨寨主张天远,还带走了昏迷中的张笑影。这为开封府徐良他们反败为胜,奠定了坚实基础。又过了几天,敌我双方在万佛洞外进行了三仙岛一役的最后一次战斗。房书安差点死在郭长达手中,陶福安又及时出现,不仅救了房书安,还捉住了郭长达。

就这样,陶福安多次帮了开封府和上三门的大忙,与徐良、白云瑞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和房书安则越来越像是一对亲爷孙。徐良说,这是因为他们开封府得道多助。

电视剧与评书中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就是陶福安的武功高低。在评书《白眉大侠》中,陶福安虽然也是罕见的高手,但其排名在前十位中都还比较靠后。如果加上《白眉大侠》的姐妹篇《龙虎风云会》中的人物,陶福安的武功就只能排到第十几位了。另外,评书中陶福安明显打不过“金灯剑客”夏遂良。而在电视剧中则不然,在最后一集以前,陶福安都是除了“武圣人”于和之外的天下第一高手,可以轻松击败郭长达,打败夏遂良也不怎么费力。当然,这与电视剧的内容与评书差别较大,省略了许多高手不无关系。

在剧中的陶福安,除了擅长一种绝技百步神拳无影掌以外,还会大力金刚指,一大把年纪了武功还时不时地有所长进。陶福安还见多识广,又爱跟自己的人开玩笑。他做事也挺周到,一旦捉住了敌方的武林高手,就往往要封住其穴道,以免逃脱。他还能掐会算,足智多谋。

不幸的是,到最后陶福安与徐良他们去了小蓬莱捉拿潜逃的朝廷要犯,古月用计害陶福安,他寄给了陶福安一封信,里边有炸药和毒药。陶福安一时大意,一打开信件就被炸毁了双眼。随即,徐良和房书安回来了。他们原本想去见于和,在途中陶福安感觉到自己时日不多了,又深知徐良不是于和他们的对手。于是,陶福安把自己几十年的功力全部输给了徐良。这时,陶福安失去了功力,徐良需要运行周天暂时不能运用功力,身边又只有房书安和陆天林。古月、郭长达就乘人之危,前来下毒手。古月与陆天林同归于尽了,郭长达杀死了陶福安。徐良冒着风险,一剑重创了郭长达,使其倒地不起。房书安趁机用小片刀结果了郭长达的性命。

后来,徐良让白云瑞和房书安安葬了陶福安、陆天林等人,自己则去找于和他们讨还公道。尽管,徐良最终仍不是于和的对手,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如果陶福安临终前没有把几十年的功力传输给徐良的话,那么开封府的此次行动必会失败,徐良、白云瑞他们也都会被于和手下的酒色财气四大天王给杀死。

曾约农只是曾国藩的长曾孙,他的的曾孙很多,还有玄孙,怎么会无后呢。

(曾约农有两个妹妹,均嫁人。)

曾纪泽一系

曾孙:曾约农,曾广铨长子,台湾东海大学首任校长。

曾孙:曾昭润,曾广铨次子,20岁病亡。

曾孙:曾昭揆,曾广銮抚子,曾广鎔第三子,20岁时病亡。

曾孙女:曾宝荀,曾广铨侧室许氏所生,嫁涟源人李进崧。

曾孙女:曾宝苏:曾广銮侧室周氏所生,嫁益阳人蔡声瑞。

曾纪鸿一系

曾孙:曾昭杭,曾广钧次子。

曾孙:曾昭桦,曾广钧第三子。

曾孙:曾昭柯,曾广钧第四子。

曾孙:曾昭亿,曾广鎔次子。

曾孙:曾昭楗,曾广鎔第三子。

曾孙:曾昭棉,曾广鎔第五子。

曾孙:曾昭谏,曾广鎔第六子。

曾孙:曾昭权,曾广钟长子。

曾孙:曾昭桓,曾广钟次子。

曾孙:曾昭榕,曾广钟第四子。

曾孙女:曾宝菡,曾广钟元配萧氏所生。

曾孙女:曾宝荷,曾广钟元配萧氏所生。

曾孙女:曾宝荪,曾广钧侧室陈氏所生。

曾孙女:曾宝菱,曾广鎔元配黄氏所生。

曾孙女:曾宝芝,曾广鎔继室周氏所生。

曾孙女:曾宝蘅,曾广鎔继室周氏所生。

曾孙女:曾宝葹,曾广鎔继室周氏所生。

曾孙女:曾玉莎,曾广鎔继室周氏所生。

玄孙:曾宪文,曾昭揆抚子,曾昭权第五子。

玄孙:曾宪衡,曾昭杭长子。

玄孙:曾宪和,曾昭柯长子。

玄孙:曾宪华,曾昭棉长子。

玄孙:曾宪荣,曾昭权子。

玄孙:曾宪森,曾昭权子。

玄孙:曾宪怡,曾昭榕抚子,曾昭权第六子。

本文来自作者[惜翠]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2127.html

(7)
惜翠的头像惜翠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惜翠的头像
    惜翠 2025年08月05日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惜翠”

  • 惜翠
    惜翠 2025年08月05日

    本文概览:我的认知中,清朝时有五大书院,其中的银冈书院,是倍受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皇帝重视的,历经170多年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书院。是清代东北地区最早创立的书院。在这个书院读过书的不...

  • 惜翠
    用户080502 2025年08月05日

    文章不错《寻找银冈书院优秀散文》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商报@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