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类型

经过多年深入的研究,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区域提出了多个有关条带状铁建造的分类方案,最为著名、应用也最为普遍的是James(1954)的“相”(facies)分类方案和Gross(1965)的“型”(type)分类方案。前者是James在深入研究北美苏必利尔湖地区条带状铁建造基础上,主要依据条带状铁建造四种主要含铁矿物:硫化物、碳酸盐、铁的氧化物、铁的硅酸盐类的不同并结合地质环境分析而提出的,其中氧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是指含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赤铁矿,并可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相即赤铁矿亚相和磁铁矿亚相,硅酸盐相条带状铁建造其含铁矿物则是以富铁硅酸盐矿物为特征;碳酸盐相则是以菱铁矿和铁白云石为主要含铁矿物,石英和含铁碳酸盐矿物呈条带互层;硫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则是以黄铁矿、磁黄铁矿与石英和碳酸盐呈条带互层或含纹层状黄铁矿的黑色碳质页岩为特征。Gross(1965,1980)则主要根据条带状铁建造发育的岩石组合特点和构造沉积环境提出了阿尔戈马型(Algoma type)和苏必利尔型(Superior type)条带状铁建造划分方案,前者主要与一套以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相关,具明显的条带状构造,而苏必利尔型条带状铁建造多与一套碎屑沉积岩如石英岩、砾岩、含碳质页岩、泥岩以及白云岩、硅质岩等岩石组合相关,常见粒状或鲕状结构构造,两类条带状铁建造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成岩和构造环境。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案都反映了不同类型条带状铁建造的差异。相比而言,Gross的分类方案更多强调了宏观上岩石组合和构造背景两个因素,而James的划分方案则从矿物相级别的角度研究条带状铁建造,更为深入和直接。当然,有关James的不同类型条带状铁建造相之间地质演化关系的成因解释并没有得到普遍的地质事实的验证和研究者广泛的接受(Morris 1993),在此,作者亦不过多强调,但矿物共生组合的演变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年来,有些研究者还主要依据条带状铁建造中w(Al2O3)变化提出了CBIF(Chert-BIF)和SBIF(Shalay-BIF)的分类(Khan,1996),前者w(Al2O3)<2%,后者w(Al2O3)>2%,强调有较多陆源物质的加入,两者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也明显不同,因而也具有不同的地质成因,这种分类方式明显带有地域性。总的来看,物源和形成条件的变化共同控制了不同类型条带状铁建造的形成。显而易见,提出并确立一个统一的有关条带状铁建造科学、准确且又实用的分类是非常困难的,不同的研究者加之研究地域铁建造发育特点和研究思路及目的的不同,提出的分类方案和名称亦不同,但就目前主要地质文献中所经常涉及的不同分类方案之间基本存在如下关系:

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金矿地质及成矿预测

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主要与以基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岩系密切相关,属Gross(1965)划分的阿尔戈马型(Algoma type)条带状铁建造。基于本条带状铁建造含铁(富铁)矿物相组成特点,本区条带状铁建造划分为如下四种类型:

(1)氧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

(2)硅酸盐相条带状铁建造;

(3)碳酸盐相条带状铁建造;

(4)硅酸盐-碳酸盐-氧化物混合相条带状铁建造。

该分类方案是在充分借鉴James(1954,1983)相分类基础上,以主要的矿物相组合不同作为分类指标,并从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具体的发育特点出发所确定的,同一类型的条带状铁建造在中条带(毫米级—厘米级,mesoband,Trendall,1965)级别上其结构构造及成分变化是相对均匀的,具基本一致的韵律变化,其中,碳酸盐相条带状铁建造中含铁碳酸盐矿物占总含铁矿物的绝对主体,几乎不含富铁硅酸盐类和铁的氧化物,属典型的碳酸盐相条带状铁建造。在五台山地区,有些条带状铁建造层中富铁硅酸盐类、铁碳酸盐类及铁的氧化物(主要是磁铁矿)常常出现其中的两类甚至三类含量都较高的情况,比如有些具磁铁矿条带(mesoband)的铁建造中,碳酸盐矿物的含量亦较高,常常占总矿物量的30%以上,而在另一些铁建造中,铁闪石与镁铁闪石等常与磁铁矿等紧密共生,两类富铁矿物的含量不相上下,呈现出多矿物相混合或复合的特征,当然也包括这样的情况:比如有些地段的条带状铁建造层中基本以含铁碳酸盐为主,但条带状铁建造中明显可见磁铁矿呈纹层状条带(microband,mesoband),考虑到磁铁矿是氧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的典型矿物相,因而作者亦将此类条带状铁建造归入混合相,称作氧化物-碳酸盐混合相条带状铁建造;除此之外,从五台山地区已发现的许多金矿床(点)看,在空间上常与此类条带状铁建造紧密伴生;基于以上理由,作者将此类条带状铁建造单独列出,归为混合相条带状铁建造,其命名采取不同矿物相少前多后的原则。

五台山地区没有典型硫化物相条带状铁建造发育,至于金刚库组条带状铁建造层中块状硫化物层的形成具明显的后生叠加成因特点,并非化学沉积成因硫化物层。

本文来自作者[雨巧]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1899.html

(9)
雨巧的头像雨巧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雨巧的头像
    雨巧 2025年08月03日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雨巧”

  • 雨巧
    雨巧 2025年08月03日

    本文概览:经过多年深入的研究,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区域提出了多个有关条带状铁建造的分类方案,最为著名、应用也最为普遍的是James(1954)的“相”(facies)分类方案和G...

  • 雨巧
    用户080303 2025年08月03日

    文章不错《五台山地区条带状铁建造类型》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商报@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