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于尽的意思

网上有关“同归于尽的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同归于尽的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成语解释: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

成语发音:tóng guī yú jìn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译文:不管怎么样都要被斩首,不如一同走向死亡。

成语辨析:同归于尽与“玉石俱焚”区别在于:

①同归于尽只是强调两者同时死亡或毁灭;没有贵贱、好坏之分;而“玉石俱焚”是强调好的和坏的;或贵重的与贫贱的一样死亡或毁坏。

②同归于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玉石俱焚”一般用于物。

成语使用:补充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褒贬解析:属中性成语。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玉石俱焚

中文发音: yù shí jù fén。

成语解释:宝玉和石头一起烧毁。比喻好的坏的、贵的贱的一起毁灭。也作“玉石同焚”。

成语出处:《尚书 胤征》:“火焱昆冈,玉石俱焚。”译文:火烧昆山,玉和石同样被焚烧。

成语使用: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2、反义词

贪生怕死

中文发音:?tān shēng pà sǐ。

成语解释:贪图生存;惧害死亡。形容为了活命而失去正义的原则。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文三王传》:“今立自知贼杀中郎曹将,冬日迫促,贪生畏死。”译文:今刘力知道要杀害中郎曹将军,冬天已经很迫近了,却还贪生怕死。

成语辨析:贪生怕死形容人为求活命;害怕死亡;丧失人格;而苟且偷生指得过且过将就活着;含贬义;批评贪生怕死之人;有时并不含贬义;只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成语使用: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众生的意思是泛指一切生物。

众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zhong sheng,是儒家用语,泛指一切生物。

出自《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南华真经·德充符第五》云:“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幸能正生,以正众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尧舜, “既能正己,复能正物。正己正物,自利利他。内外行圆,名为大圣。”

扩展资料:

《无量义经.十功德品》:“我等当以愿力,普令一切众生使得见闻读诵书写供养,得是经法威神之力。”

《敦煌变文汇录·妙法莲花经变文》:“念念欲求无上道,心心只愿度众生。”

无名氏《来生债》第一折:“佛说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则为这贪财好贿,所以不能成佛。”

明·邵璨《香囊记·祈祷》:“清都贵神,妙林经卷,祈禳众生,广开宝殿,星冠鹤氅礼重玄。”

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神仙者以金丹永保性命,以宝筏普渡众生,独善兼善,亦出世之圣贤也。”

清·龚自珍《发大心文》:“我生天下,慧照天人,多闻第一。当念众生,少见寡闻,于一切处,自疑自骇。我当令其到心皆平,而以度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众生

关于“同归于尽的意思”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疏倩]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1548.html

(7)
疏倩的头像疏倩签约作者

文章推荐

发表回复

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疏倩的头像
    疏倩 2025年07月31日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疏倩”

  • 疏倩
    疏倩 2025年07月31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同归于尽的意思”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同归于尽的意思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成语解释:一同走向死亡...

  • 疏倩
    用户073105 2025年07月31日

    文章不错《同归于尽的意思》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巨商报@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