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把握重字规律0202提高对联水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把握重字规律0202提高对联水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众所周知,重字是对联中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实践证明,在对联中若能恰到好处地采用重字的撰联手法,则完全可以收到突出语意、加强语气、加深印象、增添情趣之奇效。然而,重字联也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下面笔者将围绕“如何把握重字规律,提高联对水平”这一话题,来谈谈自己近年来“学习对联知识,撰写重字对联”的一些粗浅认识和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联家批评指教。
一、重字联的概念
1、什么是重字?
在同一副对联中,同一个字用了两遍或者更多遍,这就是重字。
2、什么是重字联?
所谓重字联,就是采用重字技巧创作的对联。这种联作的修辞手法,又称重言、复字、复辞。请注意,重字在上下联中,必须做到同位或互位对应,且在重字个数、重复次数、间隔位次、交错顺序等方面都必须对应一致。否则,即为失对。由此看来,对联虽不排斥重字,但是必须遵循重字规则,否则,就该避忌了。
3、重字联有哪些主要形式?
(1)上下联同位各重。即上联重复使用了某个字,且下联又在相同位置重复使用另外一个字。这是重字联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例一 塔影卧江浔,李花白,菜花黄,更有桃花灿烂;
钟声传古寺,水韵清,山韵响,合成雅韵悠扬。
——桃源张弩题回风塔联
此联对仗工整,有声有色,给人们呈现的一幅山青水秀、塔美寺幽的美丽画图。此外,在撰联手法上其突出的特点有二:一是重言,上联三次重言“花”字,下联三次重言“韵”字;二是当句自对,上联“李花白”、“菜花黄”、“桃花灿烂”为不等量自对,下联“水韵清”、“山韵响”、“雅韵悠扬”亦为不等量自对。
例二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
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佚人题揭阳关帝庙联
全联共二十个字,其中重字竟占了五分之四,因而这是一副典型的重言联。诸葛亮人称“卧龙”,赵云字曰“子龙”,于是便有了“龙师龙友”;张飞字为“翼德”,刘备字云“玄德”,于是便有了“德弟德兄”。此联不仅收录了诸葛亮、赵子龙、刘备、张飞等四人的名字,而且揭示了他们与关帝师友、弟兄般的亲密关系。此联名为关帝庙联,虽然只字没有直接提及关帝,然而联中却反复提及到关帝的“兄”、“弟”、“友”、“师”,实际上已经收到了字字句句话说关帝的奇妙效果。如此巧思佳构,真乃可遇而不可求也。
(2)上下联异位互重。即上联分别在两个位置使用了某两个不同的字,且下联又相应换位重复了上联使用的某两个字。这是重字联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例一 会友谈天,品金茗玉露;
抒怀溅玉,欣气爽天成。
——钟胜天题“金茗天成”茶楼嵌名联
例二 共说三潭同一月;
谁知一月映三潭。
——佚人贵州织金洞风景区“三潭滚月”联
例三 推己及人,毋以人长卑己短;
论人量己,勿因己短妒人长。
——江西景德镇丁伟超题交友联
请注意,上述三例中,例一为邻句异位互重,例二为句内异位互重,例三则既包含了句内异位互重,又包含了邻句同位各重。
二、重字联的分类
重字联大致可以分为叠字联、顶真联、回文联、互重联、复字联等五类。
1、叠字联
叠字,即把同一个字或词重叠起来使用。叠字联,构思巧妙,用字奇特,内涵丰富,别有情趣。朗读此类联语,其音调起起落落,景象栩栩如生,效果当然非同一般。
杳杳奇踪,人间仙境;
悠悠乐土,世外桃源。
——桃源二中虞奇书题桃花源联
这是一副较为简单的叠字联。然而此联看似简单,实则内涵深远。不仅道出了桃花源之神奇由来,而且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美好愿景。其中“杳杳”指幽远之貌,“悠悠”指悠闲之态。
结友交朋,于心坦坦,于情切切;
推杯换盏,其兴高高,其乐融融。
——湖南长沙孙太平题某酒店联
这是一副自对联。联中“心坦坦”对 “情切切”,“兴高高”对“乐融融”,这两组后缀叠字,把酒店交朋结友、推杯换盏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联语寓涵人生哲理,尤其值得称道。
东风颔首循循诱(聂志刚对句) 清风扑面丝丝爽(王世淳对句)
春水盈眸脉脉新(胡贵程出句) 春水盈眸脉脉新(胡贵程出句)
——摘自湖南邵阳晚报第86期巧联句
这两个对句不仅相当工整,而且其叠字的运用颇具拟人的灵动感,让我们从这里看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春光灿烂,春意融融,令人陶醉,令人向往。
醇酒酬宾,欢欢喜喜;
甘糖敬友,蜜蜜甜甜。
——钟胜天题某友新婚餐厅大门联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副叠字联。联中“欢欢喜喜”、“蜜密甜甜”用在此处,显然会强化宾主同欢的渲染效果。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杭州西湖孤山亭联
此联虽短,但由于巧用了叠字的修辞手法,却使得西湖秀秀美美的山山水水跃然纸上。这副叠字联也是一副回文对,反过来即可读成:“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读起来同样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拙政园联
此联分别连用十四组叠字,不仅把青年男女的恩恩爱爱描绘得真真切切,而且把天气和季节的变化以及鸟语花香融为一体,实属难得。
2、顶真联
用上一个语言单位的末尾来作下一个语言单位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语言单位上递下接,前后蝉联,即为连珠,这种形式的对联,即为顶针联,又称顶真、联珠或蝉联。对联的连珠,又有句与句连珠和词与词连珠两种。
半月月圆圆月半;
初春春冷冷春初。
——佚名顶真首尾重言联
这是一副以首尾重言、叠字顶针手法撰写的对联。上联讲述月圆于月半,下联介绍春冷在初春。上联可读作“半月——月圆——圆月半”,下联可读作“初春——春冷——冷春初”。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长沙白沙井顶真联
上联可读作“常德——德山——山有德”,下联可读作“长沙——沙水——水无沙”。因上一词组的末尾恰好与下一词组的开头同字相接,这完全符合顶真连珠的特点,可以说是词词连珠,句句连珠。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桃花源桃川宫石坊联
此联语出道家。意即一是万物之源,由一而生二,由二而生三,由三再生出万物;自然是道家的根本,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黄花岗,岗花黄,黄照碧血,血染黄花留芳阁;
绿水河,河水绿,绿映白塔,塔印绿水存真容。
——网传佚名顶真联
此联以菊花喻烈士精神,且融顶真和回文于一体,其中 “黄花岗,岗花黄”和“绿水河,河水绿”分别为局部回文。不过此联第三、四分句存在平仄失对和平仄失替问题。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网传佚名叠字联
此联的修辞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连珠。“笼笼”与“罩罩”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此为转类。联语巧用名词活用特点,重字迭出,反复颠倒,交错行文,音韵铿锵,构思相当巧妙。
潇潇春雨,雨润鹤峰峰吐翠;
爽爽秋风,风摇金果果飘香。
——钟胜天题马宗岭乡鹤峰村嵌名顶真联
2008年,桃源县马宗岭乡鹤峰村因其绿化环保工作扎实到位,被国家环保局授予了“国家环保优美村”光荣称号。当年,本人正好为县委派驻该村的工作队员。为分享村民们的快乐,我当即以顶真、叠字、嵌名的手法题写了上述这副对联。
3、回文联
回文联,又称对联的回文格、卷帘格。回文联有当句回文、倒句回文、局部回文、变序回文等多种方式。回文这种修辞手法,充分展示并利用了汉语以单音节语素为主和以语序为重要语法手段这两大特点,读来回环往复,绵延无尽,给人以荡气回肠,意兴盎然的美感。在上述这四类回文联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重字,所以,我们可以将其视为重字联的一种特殊形式。
请注意:非重字回文联不在本次讲座讨论的范围之内。
如:
天连碧树春滋雨; 风送花香红满地;
地满红香花送风。 雨滋春树碧连天。
——王安石妙对赢得美人心
(1)当句回文联 又称本句回文,由上、下联文字各异的回文组成,即上下联本身各自顺读与倒读完全一样,此类回文联最多。这类回文联还被称为“对称回文联”。因其以中间一个字为轴心,或以两句间隔为轴心,形成两边由近及远的互相对称格式,故被称为“对称回文联”。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厦门鼓浪屿鱼脯浦联
上下联本身都可各自顺读、倒读,且字、音、意皆相同。上联写雾与山相互映衬,互相依存;下联写天与水相映衬,互相作用。两两相对,循环往复,准确地揭示了鼓浪屿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迷人景色。
汉武一生一武汉;(出句 广东陈志威)
隆基半世半基隆。(对句 河南郑 冶)
此联乃一嵌名回文联。虽只短短数字,却简述了中国古代汉武帝和唐明皇的突出特点:汉武帝尽管身为皇帝,但只不过为一武汉而已;唐明皇虽然风光一时,但最终却只兴旺了半世。
(2)倒句回文联 其特点是,上下联互为倒句,且均可倒读。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
①上联逐字倒读构成下联。
龙飞隐峰寺;
寺峰隐飞龙。
——隐峰寺联
上、下联文字一样,下联是上联的回读,即一句诗文正读倒读各成一句组成对联,且文句通顺,意思完整。此联意境为:巨龙从隐蔽着峰顶的古寺上飞过,古寺的峰顶把飞龙的身影给遮住。宛如两幅动态中的风景画。
香山满红叶,映霞云彩添海智;
智海添彩云,霞映叶红满山香。
——北京香山联
北京秋天的香山红叶和它附近的智慧海,令人神往流连。有人撰上述回文联,往返咏读,顿觉秋意更浓。
②上下联均为顺读和倒读的回文联。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君臣“天然居”互对联
据传,某日乾隆微服私访,在镇江天然居饭庄用餐。吃喝完毕,乾隆望其店匾出句曰:“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尔后,乾隆一行来到新昌县郊南明山,山有大佛,佛前一寺,名曰大佛寺。随行大学士纪晓岚灵机一动对句道“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出句中,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倒读。纪晓岚的对句也正好皇上出句之要求。纵观全联,上下联都可各自顺读、倒读成文,并能兼顾对仗及平仄之对应,颇有巧夺天工之妙。
③上下换位回文联
金灿庭园春蕴喜; 金堆宅第门盈喜;
喜盈门第宅堆金。 喜蕴春园庭灿金。
——湖南戴绍湘“金喜人生”金奖联
此联上下回文换位,且有两字异位互重,这在联语中是较为少见的。
(3)局部回文联 即部分字或部分词回环,有人称之为小回环。
文中戏,戏中文,看文看戏,各得雅趣;
音藏调,调藏音,听音听调,皆有奇情。
——某地佚名戏台联
上联中“文中戏,戏中文”为局部回文,下联相对应位置“音藏调,调藏音”,亦为局部回文。
富民村,村民富,村富国尤富;(福建章允芳对句)
宽带网,网带宽,网宽心更宽。(湖北向忠池出句)
——中国楹联报征联大赛冠军联
上联中“宽带网,网带宽”为局部回文,下联相对应位置“富民村,村富民”,亦为局部回文。
(4)变序回文联 指将上联中词或句的顺序变换,形成回文。
醉汉妻弟尼姑舅;
尼姑舅姐醉汉妻。
——旧时诙谐巧趣联
旧时,某县令欲娶一貌美尼姑为妾遭拒。他恼羞成怒,令人密伺。一日忽见尼姑扶一醉汉出现于禅房。县令密拘尼姑,责其有伤风化。尼姑遂作此联回答县令,县令听罢,在众人的一片嘲笑中,不得不连忙将尼姑释放回家。原来这是一副重字回文谜语联,其谜底为“尼姑之父”。此联中,上下联的前三字现下联的后三字互相换位成联,这便是难得一见的变序回文联。
若严格考究,此联尚有平仄失对、平仄失替和三尾仄等多个问题,但鉴于此联属多重技巧联,所以就应为之放宽而另当别论了。
门生天子;
天子门生。
——孙家鼐自题太傅第门联
这是内阁学士、太子太傅、光绪帝师孙家鼐(nài)自题的一副门联。相传晚清时期,为肯定和表彰孙家鼐辅导太子的功绩,皇帝恩准在其家乡建造“太傅第”。因而,孙家鼐太傅第门上才有了上述这副对联。联中“门生”与“天子”属同词在上下联间换位,因而此联亦为变序回文联。
海角奇石,天涯胜景;
天涯鬼斧,海角神工。
——钟胜天题三亚天涯海角联
此联中,“海角”和“天涯”在上下联中换位互重,亦可视为变序回文联。
一家两岸隔;
两岸一家亲。
——台湾高雄市萧启郎题中华百家姓氏联联墨巡展台湾
上联写隔阂,下联写融合。联中“一家两岸”、“两岸一家”则运用变序回文重言的艺术手法,表情达意,深化主题,抒发了两岸人民前分后合,反差强烈的感情。此联上联虽出现了尾三仄”,但在如此简短的机巧变序重言联的句式中,实在是无法避免。
4、互重联
异位互重联,指上联分别在两个位置使用了某两个不同的字,且下联又相应换位重复了上联使用某两个字。此类对联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种形式。
(1)隔字异位两字互重联
岸芷嫣红,彩凤披金辞旧岁;
汀兰姹紫,金龙焕彩闹新春。
——钟胜天题壬辰龙年春联
万象一新,看博爱铺春,大同入画;
一陵万古,是共和基石,民主丰碑。
——四川陈亮题中山陵
凤翥龙腾,春宵一刻千金贵;
朝恩暮爱,情洞千分一竿深。
——钟胜天题某友新婚洞房谐音双关联
思往日,小提真点大乌对,惨矣,他们三吃一;
看今朝,黑摸红跑海底胡,快哉,老子一欺三。
——钟胜天戏题常德市民俗跑胡子文化活动
上述第一联为隔二字异位互重;第二、三、四联同为隔一个字异位互重。
(2)隔句异位两字互重联
径曲何妨,路陡何妨,朝圣每临菩萨近;
台阶可证,菩提可证,参禅岂惧路程遥。
——湖南易庚山题广东东莞观音山菩提径
此联中“路与菩”这两字为隔句异位互重。此外,上下联中的“何妨”和“可证”为同位隔句重字。
只缘作对有偏才,朝华夕秀。须知者,对作百千联,半世毋名,一生毋悔;
休怪当官无左道,月白风清。堪慰焉,官当十五载,一丝不苟,半职不升。
——四川广安刘利自题联
这副对联上下联最后两句各自自对:其中 “一”对“半”是上下联隔句异位互重,“毋”(wú)和“不”是上下联同位各重。此外,在第一、四分句中,“作对”与“对作”、“当官”与“官当”为隔句部分回文。
5、复字联
复字联,即重言联。这里所指的复字联是专指有别于叠字联、顶真联、回文联和互重联的一种重字联。可分为单字重言联,多字重言联,间隔重言联、连续重言联和首尾重言联等。
(1)单字重言联 指仅包含一个重字的对联。
①单字单次重言联
猴踏彩云归,一步一回头,喜看北京巨变,万里河山添美景;
鸡迎红日出,三春三亮嗓,高歌华夏复兴,千秋社稷展雄风。
——湖南益阳崔钢兵题北京鸡年春联
“一步一回头”和“三春三亮嗓”这两个重字句,分别把“猴恋美景”和“鸡歌华夏”的神态勾勒得活灵活现,从而为鸡年的北京新春增添了令人难忘的喜庆色彩。
柳叶湖边,嫩绿叶芽抒春意;
桃花源里,鲜红花蕊映仙姑。
——钟胜天题壬辰龙年春联
这是一副运用同位各自重字技巧来勾画常德地域特色的春联。联中的重字运用贴切自然,毫无堆砌雕琢之感。
玉兔回宫,兔步飞奔传喜报;
金龙入世,龙姿俊美耀寰球。
——钟胜天题壬辰龙年春联
此联除运用了重字技巧外,还包含了一语双关的技巧。
凤翥龙腾,玉人烹玉液;
天高地阔,仙客醉仙浆。
——钟胜天题凤天茶楼鹤顶格嵌名重言联
上联描绘茶人之美、茶艺之精,下联刻画茶水之醇,客茶之醉。此联在修辞手法上,一是嵌名,二是重字,三是自对,其中第一分句为当句自对,第二分句为当句隔字自对。
②单字多次重言联
一片两片三片,妙哉,片片腾琼玉叶!
百杯千杯万杯,王者?杯杯云雾野茶!
——钟胜天题桃源腾琼野茶王荣获全国金奖嵌名贺联
此联融嵌名、用数、重言等修辞手法为一体,是笔者题写的一副“腾琼野茶王”专用对联。上联五次重言“片”字,着重描绘其形态之华美,由衷赞赏“雀舌片片,都是腾琼玉叶”;下联五次重言“杯”字,充分肯定其品位之高贵,真心感叹“琼浆杯杯,唯有野茶称王”。这正是,雅趣亦从盏中出,美感尽在品茗中。请注意,联中“腾琼”二字乃该公司所注册之商标,从公司老总吉光腾、钟开琼夫妇名字中各摘取一字组合而成。下联中“云雾”二字是并列结构,上联中“腾琼”二字同样也是并列结构。
长寿长庚,九秩遐龄长岁月;
润身润屋,三修伟业润春秋。
——桃源罗清佐题罗长润先生九十寿联
此联三次竖嵌寿星“长润”之大名,切人切事,吉言吉语,当属上乘寿联。
(2)多字重言联 指仅包含二个或两个以上重字的对联。
制者用心,售者顺心,购者放心,吃者开心,心花怒放;
春之薄饼,夏之酥饼,秋之甜饼,冬之脆饼,饼业长兴。
——湖南益阳崔钢兵题“福喜百年双合成饼”联
联中以五“心”对五“饼”,以四“者”对四“之”,巧用重字,可谓引人入胜。上联写人,暗合其“饼”,制售购吃,人之为也,故见人人欢乐而心花怒放;下联状饼,却直托其“业”,春夏秋冬,天之序也,尽显季季繁荣而饼业长兴。如此巧用重字,前分后总,是为佳构。
子喜父欢,红烛映门重重喜;
朋欢戚喜,玉醇醉客个个欢。
——钟胜天题某友新婚餐厅大门异位互重联
此联第一分句中的“喜与欢”为异位隔字互重,第二分句中的“重重”和“个个”为同位重字,第二分句中的“喜与欢”与第一分句中的“喜与欢”分别为同位重字和异位互重。
茶道悟茶,儒佛道全溶汤内;
茗人艺茗,天地人尽显器间。
——桃源王兆元题中华茶道文化
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要在明心见性;道家在茗饮中寻求空灵虚静,旨在避世超生;儒家则以茶励志,主张相互沟通,积极入世。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和谐与平静”。王老多年的品茗人生,悟出了茶道之精髓,他曾写道:“茶是陶冶情操的妙药。中国茶道讲究天人合一的境界,融合儒佛道家的精义,体现怡清和真之精神。品茶要品人生之真谛,更要注重养性与修身。”王老这副对联将深刻而丰富的茶道文化尽入其中,全联运用重字撰联手法,更显通俗易懂,这真是一副不可多得的茶道妙联。
(3)隔字重言联 指间隔重字的对联。
半工半读求半墨;
一撇一捺写一人。
——半墨斋主自题嵌名联
上联乃半墨自谦,是自己一边工作,一边读书之生活状态的描写;下联则反映了斋主的正直个性。人,一撇一捺,易写难做。而斋主以此自勉,实为难得。整副对联寓意深刻,风格鲜明。
各求各志,各行各路;
离凡离圣,离果离因。
——毛泽东就林彪叛逃事件随机题联
1971年9月12日,周恩来向毛泽东书面汇报林彪一伙准备叛逃的异常情况,并请示处置办法。毛泽东阅后,当即在他最喜欢的一把丝绸小折扇上题写了上面这副间隔重言联。周恩来打开这把小折扇,便立刻明白了毛泽东此时此刻的真实意图。
毛泽东所题的这副对联,在其全部对联作品中可谓别具一格。从对联形式上看,首先,上下联一、二分句为自对;其次,上联用了四个“各”字,下联用了四个“离”字,这又是一副典型的隔字重言联。全联不仅对仗工整,简洁明快,而且用典恰当,饱含哲理。从当时的事发背景和事后的结果看,联语巧用重言与自对相结合这一特殊的撰联修辞手法,更是活现了在此关键时刻毛泽东料事如神、处变不惊的智者形象。
(4)连续重言联 指连续重字的对联。
谢谢谢添添酒;
比比比干干杯。
——佚名巧趣重言联
在一次文坛聚会上,著名导演谢添为一位好友斟酒,友见此笑出一上联:“谢谢谢添添酒”。由于此出句运用了嵌名、重言、顶真等多种修辞手法,难度实在太大,当时竟无人以对。直到几年之后,有一楹联高手才以商代名相“比干”为题对出下联:“比比比干干杯”。细品此联,“添酒”对“干杯”,真是构思巧妙,意境统一,对仗工整,趣味无穷。
贪贪恋恋,恋恋贪贪,愈恋愈贪,愈贪愈恋;(先生出句)
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先生先死,先死先生。(弟姐对句)
相传,有位私塾先生对其弟子的姐姐痴恋已久。某日先生以上述重字出句令弟子对句。弟子无对,先生便让其次日交卷。次日,弟子便以上述对句交卷。先生看罢,气得晕死。他推断对句肯定出自弟子的姐姐之手,本想以这种对句的形式来捅破暗恋这层窗纸,并希望借此博得心中恋人的好感,没想到却是事与愿违,自讨没趣。这是一副典型的连续叠字重言联,细细赏读,还真颇有些趣味。
(5)首尾重言联 指分别在句首和句末重字的对联。此类可分为如下四种状况:
①单字首尾重言联
半夜三更半;
中秋八月中。
——金圣叹生死重言联
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金圣叹和金山寺方丈谈联论对,不觉夜深。金问方丈时辰,方丈随口出句:“半夜三更半”。金无法应对。因出句中,不仅有两个“半”字,且前两字与后三字意思一致,若要配对,确实不易。既有上联,必有下联。金苦思冥想,无法入睡。他暗自发誓,哪怕到死,也要把它对出来。
星移斗转,金圣叹因哭太庙案被定死罪,将被腰斩于金陵街头。方丈闻讯,手拎月饼赶赴刑场。金一见,方知时至中秋。他突然灵感一闪,一生耿耿于怀的对句终于呈现。他当即挥毫对句:“中秋八月中”。金在即将离开人世之时,终于解决了困扰自己一生的对句难题,依然十分满足,他从容地吃过月饼,谢过方丈,接着便血洒刑场。
这副对联中的“半、中”二字分别嵌在上下联的首尾,且对句中前两字与后三字意思一致,因而可谓一副十分罕见的首尾重言生死联。
画贺新春,木涵一代吉祥画;
年添佳作,版显万家欢乐年。
——沈建华题南通市绿谷书院联
此联在上下联首尾处重言“画”、“年”二字。
②词组首尾重言联
天下为公,公名满天下;
心中唯国,国父在心中。
——山东陈立题孙中山
此联不仅上下联分别首尾重言“天下”和 “心中”,而且两个分句之间又为连珠,实乃不可多得之佳构。
③单字首尾互重联
龙眼望春催玉兔;
兔毫蘸福画金龙。
——钟胜天题壬辰龙年春联
此联在上下联首尾处互重“龙”、“兔”二字。这种单字首尾互重联比较少见。
④词组首尾互重联
桃源幻象传千载,引多少遐思,历无数找寻,叹终归海市难逢渔父;
渔父假时到而今,看人民富裕,感国家昌盛,当疑入仙乡又见桃源。
——联友梅雨题桃花源联
此联在上下联首尾处互重“桃源”和“渔父” ,这种词组首尾互重联更是少见。
(6)谐音重言联 指包含谐音重字的对联。
鼠咬叔书叔打鼠;
姑搔牯股牯踢姑。
此联中“鼠与叔”、“姑与牯”为谐音重字。
鼠暑凉梁,笔壁描猫惊暑鼠;
鸡饥拾食,童筒翻饭喜饥鸡。
此联中“鼠与暑”、“鸡与饥”为谐音重字。
《联律通则》中所列举的传统属对格式,主要是字法中的叠语、嵌字、衔字;音法中的借音、谐音、联绵;词法中的互成、交股、转品;句法中的当句、鼎足、流水等。相对于基本规则而言,传统对格则是属于更为高级、繁杂的范畴,许多内容涉及楹联修辞学。在掌握了基本规则之后,再学会传统对格,楹联创作、赏析就可以渐渐进入佳境了。
1、叠语对
“叠语”,是指同样词语,在句际间(包括单句联上下联,以及多句联分句之间)重复使用、两两对举的修辞法。由于楹联的对仗中严格禁止不规则的同字相对,故上下联之间只存在如“之”、“其”、“而”等虚字在极少数情况下的同位相对;应用较多的情况是在句内自对中,含重字自对的情况均为叠语对。使用叠语修辞法,把重要的词语及其所表述的重要的事物或观念,一再反复出现,可以取得表达或呼应的效果,更有一唱三叹的效果,富有联语的节奏美。
题浙江杭州岳飞庙墓联:
有汉一人,有宋一人,百世清风关岳并;
奇才绝代,奇冤绝代,千秋毅魄日星悬。(喻长霖)
上联:有汉一人:指三国蜀汉大将关羽。 有宋一人:指南宋抗金元帅岳飞。 清风:清正的风节。喻品德高尚之士。 关岳:一语双关,既指关隘、山岳,亦喻指关羽和岳飞。并--共存。 上联把关羽、岳飞并列,突出他俩的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品格。
下联: 绝代:空前绝后、冠出当代之意。 毅魄:坚定的精神。
下联指出杀害奇才岳飞是桩奇冤,岳飞如太阳星星一样会高悬晴空。
上联两个“有”字,下联两个“奇”字,称首叠;只叠一个字,称一叠。
“一人”两字、下联“绝代”两字重复,称尾叠;叠了两个字,称二叠。
2、嵌字对
? 嵌字联是指将几个特定的字(如人名﹑地名等)依次嵌在上下联中相同的位置上,能发生意变,能给人一种新的艺术享受。嵌字组句时必须符合上下联句式相同、字数相等、音律和谐、对仗工整、意义相关或相对等基本要求。也就是说,嵌好字的作品,在形式上必须是一副完整的对联。
题浙江杭州曲园联: ?
曲径通幽处,
园林无俗情。(王闿运)
曲径通幽处,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颔联。
原诗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首诗描写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园林无俗情:园林雅致,俗情--世俗的情感,指那些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无俗情:没有那些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这副对联嵌的是“曲园”二字。
“嵌字”,是指将人名、地名、干支、事物等,分别嵌入上下联的某些位置上去,进而构成一个新词,使之产生新的语义或情趣。不同于诗钟嵌字是将两个意思不相干的字(一仄一平)分别嵌入上下联,位置不同称谓也不同(诗钟七唱是最典型的)。
嵌字联注意问题:
A、字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曲园—园曲、慈善-善慈
B、嵌字位排布或首或尾相对,符合平仄(诗钟另有嵌字格)。
C、意境与所嵌名词相和谐,避免生楔硬嵌。
3、衔字对
? 是指联语中一个字衔接着一个相同的字,以增强语意的节奏感及其情趣。
题浙江杭州四照阁联:
面面有情,环水抱山/山抱水;
心心相印,因人传地/地传人。 (叶征)
此联上联“山”字相衔,下联“地”字相衔,同时,“水抱山”“山抱水”构成了回文形式,“人传地”“地传人”也构成回文形式。
? 需要注意的是,衔字对与叠语对(有人也叫叠字对)的区别:衔字修辞法,是把两个分句紧密地缩合成一句,诵读时要在两个字之间稍作停顿,环水抱山/山抱水;不能把山山两字当成叠音词连读。面面有情的面面,心心相印的心心,是叠字,读起来,要一气呵成,不能断开。
4、借对
? 借对,修辞中对仗一种,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达到对仗工整的目。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借对分为两种:借音、借义。
借义是利用词的多义性,通过一个词的某一种意义与相应的词构成对仗,但诗里所用的并不是这一种意义,而是另一种意义。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二首)
“寻常“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一为“平常“,一是“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前者是一般的副词,后者是数量词,这里用“寻常“来对数词 “七十“,用的是它本来具有的数量方面的含义,而诗中用的却是它副词方面的意义。这就是“借义对“。
借音是利用字词之间的同音关系,以甲词(字)来表乙词(字)。
残春红药在,
终日子规啼。
以红对子(谐紫)。
俯仰六十载,
山城八迁居。
以十对迁(谐千)。
5、谐音对
? 谐音对联就是对联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字,利用语言文字同音、同义的关系,使一句话涉及到两件事情、多件事或两种内容、多种内容,一语双关地表达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莲子心中苦,(怜)
梨儿腹内酸。(离)——金圣叹的“临终要事”
“莲--怜”,“梨--离”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眼看行刑时刻将到,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梨儿、莲子(小名)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更加悲切,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可他从容不迫,文思更加敏捷,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哭得气咽喉干、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接着念出了下联--梨儿腹内酸。旁听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
上联的“莲”与“怜”同音,意思是他看到儿子悲切恸哭之状深感可怜;下联的“梨”与“离”同音,意即自己即将离别儿子,心中感到酸楚难忍。“莲--怜”,“梨--离”
作者金圣叹用“莲”与“怜”、“梨”与“离”的谐音关系,含蓄地表达与儿子隔离的凄苦、酸楚之情。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祝允明《猥谈》:陈洽八岁时父子应对。
据说陈洽八岁时,有一次和他父亲沿江散步,只见江上两只船同时开发,一只摇橹,一只扬帆,扬帆的船很快驶到摇橹的前面。陈父见状,灵感顿生,遂出一联:“两船并行,橹速不及帆快”。仓促间,陈洽难以为对。这时,恰好远处有个牧童在吹箫(牧童一般是吹笛的吧),那萧声,曲音悠扬,动人心弦。陈洽智窍,对出下联:“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陈洽父亲满意地夸奖儿子道:“这小子真行!”
这副对联含了四个历史人物:橹速—鲁肃、帆快—樊哙、笛清--狄青、箫和--萧何。
鲁肃是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早年鲁肃在袁术手下当东城长,后经周瑜的推荐,成为孙权的参谋,很早就为孙权谋划了成就帝业的战略计划,深受孙权器重。赤壁战前,鲁肃在联合刘备、劝说孙权抗曹等方面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在之后协助周瑜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樊哙: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大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第一心腹,楚汉时期仅次于项羽的第二猛将,是一位名垂千古、能征惯战、智勇双全、武功盖世、骁勇善战、锐不可当的大汉名将。封舞阳侯,谥武侯。
狄青:宋大将。多次战争中身负重伤,但“闻寇至,即挺起驰赴”,冲锋陷阵,在宋夏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声名也随之大振。
萧何:汉王刘邦的丞相。
有一个很著名的楹联故事。明朝,李贤赏识程敏政之才华,欲招为婿,于是即兴出句,以试其才智:因荷(何)而得藕(偶)?
此句既符合实际--有荷方有藕;又谐音“因何得偶”之意,可谓非常巧妙。程敏政对出下联:有杏(幸)不需梅(媒)。
此句亦运用谐音手法,含蓄地回答了李贤的问题:很幸运,无须媒人介绍,愿做女婿。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上联“荷”“藕”均为草字头的字,下联“杏”“梅”均为木字旁的字。谐音同旁,令联语妙趣横生。
6、联绵对
? 在汉语中,有一种词叫联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的词。它有两个字,只有一个语素。
联绵词包括(1)双声的,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如:“慷慨”。(2)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如:“窈窕”。(3)非双声非叠韵的,如“妯娌、玛瑙”。在对联中,联绵词必须对应联绵词,不能与其它词性的词相对。
题缅甸仰光孤屿园居联: ?
芳草密粘天,缥缈楼台开画本;
轻鸥闲傲我,苍茫烟水足菰蒲。(邱菽园)
孤屿园居:在缅甸仰光。 粘天: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洞庭漫汗,粘天无壁。”粘,东西互相附着连结在一起。在这里有“连天”的意思。 缥缈:高远隐约的样子。 画本:绘画的范本。宋·陆游《舟中作》诗:“村村皆画本,处处有诗材。” 苍茫:旷远无边。 菰蒲:茭白和香蒲。这里借指孤屿园。联语描绘孤屿园的美丽景色,突现清远的画境,悠闲的心境,表现怡然自乐的感情。
联绵词不能分割、不可单用。如:白雪皑皑、歌声婉转。联绵词双声如鸳鸯、玲珑;叠韵如烂漫、缥缈;非双声叠韵如葡萄、玻璃,有的还同属一个偏旁,如逍遥、磅礴。在对联创作中,联绵词必须与联绵词相对,其词性相同尤佳,但也允许词性不同。第二选择是连绵对并列,如沧桑对风雨。
7、互成对
? 互成对,指一句之中连用两个同类词语,再两两相对的格式。
题白鹿洞书院联:
日月两轮天地眼,
诗书万卷圣贤心。(朱熹)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朱熹讲学的学堂。
上联以日月作喻,将炽热发光的太阳和洁白明亮的月亮喻为天地的两只清澈的眼睛,时刻注视人们的言行。因此,做人要坦荡,光明磊落。
下联所指的圣贤,指品德高尚的人,经书诗文则是圣哲先贤智慧的结晶。联语劝导人们只有善读万卷诗书,才能领悟圣贤之心,净化人们的心灵,达到圣贤所期望的境界。
天地因日月得光,人靠读书致圣。天==地 诗==书 日==月 圣==贤 成对的单个字放到一起,在句中就叫互成对,说白了就是并列短语。
8、交股对
“交股”,是指上下联中的两对词语在不同的语法位置上交错互对。交股对法,刻意避开整齐、均衡、雷同的词语形式,使上下联词语别异,形式参差,错落有致,产生活泼多变的优美辞面。
《晚春》诗之首联:
春残叶密花枝少,
睡起茶多酒盏疏。(王安石)
《杜丞相宴中赠美人》诗中之句:
裙拖六幅湘江水,
鬟耸巫山一段云。(李群玉)
天地无边阔,
九州日月长。
池花春映日,
窗竹夜鸣秋。李白《谢公亭》
忍教霜重堆成鬓
大抵心寒不是秋(村夫)
交股对看起来挺花哨的,其实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如果有可能,尽量不要交股!如:
忍教霜重堆成鬓,
莫让秋寒冷了心。
9、转品对
? 转品是一种修辞手法。在描写句子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转品是实现平常词语艺术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单地说,就是词类活用。春风又绿江南岸,其中的“绿”字即为转品修辞之成功范例。“绿”原本是形容颜色,其词性为形容词,诗句中转变作动词使用。据说王安石当时写这句诗时,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寻常意义的动词,最后才在一闪念间,想到这个“绿”字,果然效果非同凡响,成为千古之一绝。
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春风风人,夏雨雨人。名--动
上联,解: 脱下,解衣:脱下衣服。衣(yì)我:给我穿。推:让。推食:推让食物。食(sì)我:给我吃。上联:把穿着的衣服脱下给别人穿。下联:把正在吃的食物让别人吃。形容对人热情关怀。
后面一联,春风:和煦的春风。 风( fèng)人:吹拂人。和煦的春风吹拂着人们。比喻及时给人教益和帮助。夏雨:夏天的雨。雨(yù)人:下雨,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到乡村,看到村夫车水。祝出对曰: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对道: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祝唐之对实属巧妙,传诵一时。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面的例子中蓝色字体都是名词活用成了动词。
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
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声律启蒙》六鱼3
舟人和隐者,当是人生两大境界吧。
骇(因波浪拍船)--使人感到非常震惊。舟人:船夫。水宿:栖息于水,船家。指在舟中或水边过夜。骇舟人之水宿,这个之,背后的故事,是船家在波浪中奋进,让翻滚的波涛化作不竭的动力,渔歌泛起,满载而归。
乐(因峰峦绕舍)使人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而乐。隐者必是见识广博,气宇浩然的仙者。山居:隐者之所居。我们看看上下联的关联:先有舟人的激流勇进,无所畏惧,以恒心与毅力战胜艰险,方能有隐者的广博浩然。
使之骇、使之乐。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乐,乐观,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和名词都可以活用成动词,一种叫使动用法,一种叫意动用法,
使动: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内容比较多,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就先不展开讲了,以后碰到具体的例子的时候再做具体分析。
10、当句对
? “当句对”,也叫自对,是一种常见对偶形式,在对联中多见。顾名思义,就是句中自相对。长联中此类现象最多。
古迹重湖山,历数名贤,最难忘白傅留诗,苏公判牍;
胜缘结香火,来游福地,莫虚负荷花十里,桂子三秋。
——杭州灵隐寺联·江庸
(白傅留诗,苏公判牍;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上下相对吗?因自对是两个单位相对,不计上下句中单个词相对,用领字:最难忘,莫虚负,就可以了。
注意:当句对是两个句子相对,常常在多分句联中运用;互成对是一对同、反义词并列,短联中可以运用。
注释
(1)白傅留诗:白傅,即白居易(772-846),是我国唐代著名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后迁居下邳(今陕西渭南东北)。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晚年曾任太子少傅,故称白傅。白傅留诗,是指白居易在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时,对灵隐寺风景十分赞赏,常与韬光禅师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
(2)苏公判牍(dú):苏公,即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人。嘉祐进士,历神宗、哲宗两朝,官至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判,评判,处理。牍:古代写字用的木片。后世称公文为文牍。苏公判牍,是指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常在灵隐寺、冷泉等地处理公务。
(3)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是宋代柳永《望海潮》词:“重湖叠巘(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倒装运用。桂子,即桂花。三秋,指秋季,亦指阴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4)江庸:原上海文史馆馆长。他到杭州灵隐寺玩赏时,题写此联。
(5)灵隐寺:在浙江杭州市西湖西北灵隐山麓,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始建,明重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1958年重修大雄宝殿。寺前有飞来峰、冷泉、龙泓洞等胜景,高崖深穴,有宋元石刻佛像,为西湖游览胜地。
鉴赏这是一副名胜古迹联,楹联的作者江庸先生在金秋九月来到优美动人、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游览了我国佛教禅宗十刹之一的灵隐寺。他见古寺面对飞来峰,背靠北高岩,岩深壁立,景色奇绝,寺中天王殿、大雄宝殿气势雄伟,肃寂庄严,游人不断,香火不绝,触景生情,不觉思潮滚滚,浮想联翩,用饱含激情的笔墨,借联抒怀,吊古颂今,赞誉古寺为湖山增色,历代文豪之游踪墨迹,使古迹生辉。他为自己能亲来观赏这千年福地,结此善缘,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用自己的感受告诉人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不但江山如此多娇,而且人杰地灵,才人辈出,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要人们不要忘记像白居易、苏轼这样的历代名贤对中华民族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告诫人们,面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的大好河山,莫虚度光阴,要为建设文明昌盛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这副对联的突出特点是联想丰富,借古颂今。上联的“白傅留诗,苏公判牍(dú)”是两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作者在这里将白居易这个唐代大诗人在杭州为官时,经常同灵隐寺韬光禅师交往,题诗作对,互相唱和,留下不少诗篇的佳话,誉之为“白傅留诗”。把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大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与佛印大师交厚,常在灵隐寺、冷泉等地处理公务的故事,赞之为“苏公判牍”。这种把历史佳话同古刹胜迹巧妙结合的艺术技巧,使楹联别开生面,内容不落俗套,妙趣横生,充满诗情画意。既赞美了千古胜迹,壮丽河山,又颂扬了宏扬民族文化的历代文豪。令人读之,心潮起伏,豪情满怀,意往神驰,倍增游兴。
这副对联的另一个特点,是灵活运用了集句联的艺术手法描写西湖风景。如下联的“荷花十里,桂子三秋”,是将宋代柳永《望海潮》词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倒装运用。楹联虽未直接描写西湖的景色,但这里已把十里荷花与湖光相辉映,九月桂花遍地飘香的动人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将人引入一个清幽别致、风景如画的仙境中,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另外,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桂子飘香而圣洁,在这里用“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与千年佛地灵隐寺相衬托,是作者别出心裁的巧妙运用,可谓构思奇巧,恰到好处,怪不得此联至今仍能悬挂于千年名胜灵隐寺之中。
这副对联,虽属一般的正对,但对仗工整,平仄入律,寓意深刻,同词贴切,而且又是楹联中难度较大的事对。古人云:“言对为易,事对为难。”江庸先生在此用“古迹重湖山”对“胜缘结香火”,“历数名贤”对“来游福地”,“白傅留诗,苏公判牍”对“荷花十里,桂子三秋”,不仅以事相对,且用历史典故相对,就更加难能可贵了。尤其是一个“最难忘”对一个“莫虚负”,对得巧夺天工,是作者寄情言志的关键之处,对全联起了画龙点晴的作用。上联的“最难忘”,包含了江庸先生对白、苏二贤的无限崇敬的心情,下联的“莫虚负”,表达了江庸先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依恋之情和不负良景、努力进取的精神。这种将感情赋予客观事物的移情手法,真切感人,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是现代楹联中难得的佳作。
11、鼎足对和三柱联
? 所谓“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鼎足对起源于汉代民谣,大量出现在元代散曲里。如马致远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小令《天净沙·秋思》中的“鼎足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类似的例子在元曲作品中随处可见,如元散曲四大家之一的张可久歌咏宫苑风光的:
山花红雨鹧鸪啼,院柳黄云燕子飞,池萍绿水鸳鸯睡。
三柱联:
以三联语组合而成,能够充分客观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型对联艺术形式。三柱联有两种形式:一上联两下联(姑且简称为一上二下);两上联一下联(二上一下)。
传统对联只有上下两联,大户人家的房子大,有的门口有三个柱子,于是出现了“三柱联”。
在2004中国楹联界首届自撰楹联书法展上,吉林李俊和送评的题吉林雾凇节三柱联获得金奖。内容如下:
云开画境,松水四围翡翠天。(下联,挂左柱)
烟锁江城,银花万树琅玕雨;(上联,挂中柱)
风环瑶海,柳浪千重锦绣春。(下联,挂右柱)
鼎足对与三柱联有什么不同之处:“鼎足对”跟现在的三柱联是既相似、又有联系,但却又不相同的两个类。“鼎足对”,就是指三个互为对偶的句子组成的对联。第一句可对第二句,第二句可对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与第一句相对。 鼎足对只出现在词曲作品中,不是用来张贴的;三柱联跟鼎足对形式上是基本相同的,但它是为张贴而创作的。这是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
12、流水对(前已述)
13、扇面对
一首诗中前联与后联形成对仗,便是扇面对。又叫“隔句对”,也就是两联之间相对,非常罕见。各联中的出句和对句,本身不构成对仗。多见于诗赋。
月映茱萸锦,艳起桃花颊;
风发蒲桃绣,香生云母帖。
1、3句相对;2、4相对。
翠苑翠丛外,单蜂拾蕊归;
芳园芳树里,双燕历花飞。
1、3句相对;2、4相对。
《滕王阁序》: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3句相对;2、4相对。
14、同类对
白片落梅浮涧水,
黄梢新柳出城墙。
白、黄,颜色相对。梅、柳,植物相对。
嫩柳描眉黛,
夭桃秀脸庞。
柳、桃,植物。眉、脸,人体部位。描写春景,同在一个画面中。
15、异类对
白片落梅浮涧水,
娇翎翔鹤过岩松。
白,颜色;娇,形容一种状态。梅,植物;鹤,飞禽类。都不同类,但梅与鹤都是文人墨客喜爱之物,上下两联描写的同在一个画面中。
嫩柳描眉黛,
黄莺练嗓音。
柳,植物;莺,鸟类。上下两联描写的都是春景,一个画面中。
关于“把握重字规律0202提高对联水平”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易上止正]投稿,不代表巨商报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91zxpc.com/zx/106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巨商报的签约作者“易上止正”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把握重字规律0202提高对联水平”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把握重字规律0202提高对联水平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
文章不错《把握重字规律0202提高对联水平》内容很有帮助